兩會追熱點|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李曉哲 劉笑笑 王麗平
聚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鄉村振興被作為青島市2022年重點要推進的十大工作之一,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提出了鄉村全面振興,這也表明青島將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來展開奮斗圖景,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竇典梓代表: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讓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竇典梓代表
青島偉信集團董事長、青島市鄉村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竇典梓代表是青島市知名的專家型民營企業家,作為連任市人大代表,他對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尤為關注,每年參會都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獻策,今年也不例外。“青島提出全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我帶來的建議就圍繞鄉村振興這一話題,從多角度剖析并提出建議。”竇典梓說,他首先關注的就是地方立法問題。
“鄉村振興中央立法是頂層設計,地方立法則是因地制宜。”竇典梓介紹,《鄉村振興促進法》已于2021年6月出臺實施,《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已于2021年7月出臺實施,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地方立法機關,應當制定適宜青島市鄉村振興發展的相關法規,將鄉村振興成熟有效的做法以地方立法的方式確定下來,轉換成長效治理制度,引領推動鄉村振興健康發展。
有了制度的保障,鄉村產業才能更興旺。竇典梓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根基。“鄉村產業不光是農業,而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青島大部分面積在鄉村,對青島的經濟發展而言,是極大的發展空間,鄉村振興、青島鄉村產業的發展會給青島市的經濟發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竇典梓說,青島亟待發展鄉村產業,但同時也需要對青島市的鄉村產業進行充分調研,因地制宜做出發展規劃。所以,設立青島市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勢在必行。”竇典梓說,在這一方面,以偉信集團為代表的有鄉村情懷的企業已率先進行了探索。
“在青島市工商聯的管理指導下,青島偉信集團牽頭發起成立了青島市鄉村產業發展促進會,這是全國首個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目標的社會組織。”竇典梓介紹,青島市鄉村產業發展促進會匯集了各區市政府、大學科研單位、銀行金融部門、各大中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目前已下設了16個鄉村產業分會和10個區市分會,聚集了1000多家會員企業、60家會員服務機構、100多名鄉村振興專家顧問等。“青島市鄉村產業發展促進會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讓鄉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竇典梓對此充滿信心。
除此之外,竇典梓認為青島相關區市還應設立鄉村振興大講堂,宣講鄉村振興相關內容,營造全社會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他以農村文化產業舉例,農村是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寶庫,村莊本土文化是鄉村振興重要的文化涵養,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農村文化喪失嚴重且逐漸被邊緣化。因此,他建議以村莊本土文化為主體進行提純、提升鄉村文化產業并進行推廣,用鄉村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事業。
“鄉村振興是大事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同樣需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竇典梓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青島市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獎勵政策,鼓勵全市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助力鄉村產業、民營企業雙發展。此外,他還建議增加鄉村產業用地指標,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保護農民利益。
王復陽代表:
共創農業產業化美好未來
王復陽代表
一樣有著濃厚鄉村情懷的還有青島年豬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復陽代表,他是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因為一份鄉愁,王復陽在13年前帶領團隊回到平度市南村鎮的農村老家,建設了青島年豬基地,多年來一門心思塑造中國年豬復興地,驅動精致農業深化向好發展。“我就是個養豬的,眷戀家鄉,想要振興家鄉。”王復陽說,農村農業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他愿意做農業產業機會的發現者,做農業產業品牌的駕馭者,與立志鄉村振興的各界精英一起,共創農業產業化的美好未來。
在老家創業的同時,王復陽還積極參加平度市關于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創建、美麗鄉村打造等多個主題的創想工作,多次受邀深入村鎮義務解讀鄉村振興戰略,為當地特色小鎮創建及農業產業衍生出謀劃策。比如,在平度市,由他進行創想的多個美麗鄉村入選省級或市級美麗鄉村。
今年參會,王復陽帶來的幾個建議也都與鄉村振興相關。他介紹,在膠萊河的平度膠州邊界有條支流名叫助水河,它是始于元代開挖的人工河道,這條河源于平度市南村鎮后斜子村東北,向西南流經南村鎮十余個村落,最終在南村鎮的吳家口村至南膠萊河,長約10.5公里,流域面積達87.48平方公里,至今川流不息。王復陽建議,對助水河的水利設施進行拯救和治理,讓其成為鄉村歷史文化價值的嶄新風景線,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文旅價值,承載助水河兩岸美麗鄉村帶狀化打造的價值作用。
此外,王復陽還建議在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范區北區的平度市南村鎮重塑一座青年新城,“隨著膠東經濟圈的加快推進,平度和萊西蛻變為內外融匯的前沿陣地。作為南村鎮來說,這里與即墨區僅一河之隔,與青島上合示范區僅一線之隔,這里還是青島母親河大沽河黃金旅游新岸沿線占比最長的鎮,同樣也是引黃濟青的明河途經平度段占比最長的鎮。”王復陽說,在這些區位優勢的基礎上,南村鎮還有漸以成型的產業基礎和浩蕩的蓬勃朝氣,將會大大驅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林詩紅代表:
賦能農民合作組織,助力鄉村振興
林詩紅代表
鄉村振興需要多方力量的集結,其中不可忽視的是農民合作組織的作用。對此,嶗山區第三中學省特級教師林詩紅代表提交“關于賦能農民合作組織,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議”,在農村自身力量的培養上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林詩紅代表說,連續兩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表明了黨和國家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視。今年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解讀中央一號文件時明確提出:“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鄉村振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重點著墨篇章。
她認為,目前,青島農村有很多打著 “某某小鎮”、“某某田園綜合體”等旗號的農民合作組織,骨子里就是私營企業,大部分與農民這個主體關系不大,它們依托農村現有的資源發展,卻沒有將農民利益和共同富裕放在首位,這顯然與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不匹配。
也有不少農民合作社,在鄉村治理和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做出了可喜的業績,但因種種原因,目前發展進入瓶頸期,急需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扶持。
對此,她認為,農民合作組織,必須以農民為主體。應探索出一條“幾位一體”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助力青島鄉村振興。譬如,可以讓農民以土地、閑置房屋、資金、農機、庫房等方式入股農民合作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全力負責把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種植,閑置房屋打造民宿,農產品統一銷售,形成一個成熟的三產融合鄉村振興模式。
她說,對國家項目實施政策傾斜,不能只考慮是不是國家級省級示范社,要看經營主體是不是帶動了一方百姓致富,是不是在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國家財政資金要適當向有作為的農民合作經濟實體傾斜,鼓勵這些實體在鄉村振興中有創造性地貢獻力量。
同時要科學合理地制定鄉村振興示范村標準,將切實帶動一方百姓共同富裕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在全市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村考核評比。
李中華委員: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特色化”建設
李中華委員
近年來,青島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鄉村振興工作,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產品出口額高居全國城市之首。但特色化建設并不明確,為此,青島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李中華委員提出要加快推進青島鄉村振興“特色化”發展。
李中華說,目前青島農業智慧平臺、數字平臺與現代農業發展融合度不高,青島農業未能有效融入和引領“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缺乏支撐國際話語權的鄉村振興文化、科技、學術和產業平臺。
為此,李中華建議要加快推進青島鄉村振興的“特色化”。要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農耕文化為著眼點,探索青島“四型鄉村”,即以“儒風、道骨、海韻、農心”四元素完美契合為著力點,注重鄉村文化振興,挖掘青島優秀民俗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將圖書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帶進農村、扎根鄉村,同時,依托農村文化資源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提升青島鄉村文化振興的“軟實力”,因地制宜構建鄉村振興“青島模式”的理論框架。
“同時要著力打造青島鄉村振興的‘數字化’,借助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東風,積極探索建設國際農業互聯網之城。李中華介紹,要加大農業科技設備投入力度,加快打造農業科技創新信息化平臺,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現代種業、智慧農業裝備、新型食品研發加工等戰略高地。
他建議,要盡快把工業設備、技術應用、“四新”經濟和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與鄉村發展上來,發揮青島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帶動和助力作用。
此外,李中華還建議要積極開展青島鄉村振興的“國際化”。要根據“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攜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加快建設國際鄉村振興研究院、國際數字農業生命谷和東亞智慧農業產業園,持續加深國際農業經貿文旅的合作往來和鄉村振興產業、組織、人才與技術交流,要加快把青島打造為國際知名的“海陸兩棲型”鄉村養老、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