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全面起勢—— 青島如何強化龍頭引領作用?

2022-04-15 06:35 大眾報業·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71780) 掃描到手機

 

文/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紅梅 圖/受訪者提供

  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兩年多來,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的比重逐年提高,五市密切交流互動,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強化青島龍頭作用,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步伐,聯合膠東四市強核聚群、抱團發展,建立一批產業鏈聯盟,共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先行區、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規劃建設青島都市圈,加快與周邊縣市同城化發展。

  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的決戰之年,青島作為中心城市,如何強化龍頭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聯合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四市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在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當好先鋒?對此,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A

把五市共有優勢

打造成“集合”優勢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進入了都市圈、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新階段。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炳君建議,青島應把握時機、乘勢而起,努力推動空間突破、改革突進、產業突圍,更好地發揮龍頭作用,鞏固龍頭地位。

  “我們需要真正‘跳出青島看青島’,以空間視角重新思考和認識青島與周邊城市、省內中心城市、國內節點城市之間的聯系。”張炳君認為,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是青島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關鍵抓手,也是青島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2021年,膠東經濟圈實現生產總值35534.7億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42.8%,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2%。作為中心城市,青島2021年GDP為14136.46億元,在全省的首位度提高到17.01%,在膠東經濟圈的首位度達到39.8%。

  面向未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如何取得新突破?張炳君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推進交通互聯和信息互通,暢通區域發展“微循環”;推進縣域合作先行,針對中心城區空間距離較遠的問題,打造聯結區域的新節點,形成城鎮連綿帶;合作共建便捷幸福生活圈,推進民生領域同城化,讓更多居民共享一體化紅利;共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平臺政策疊加和溢出效應;積極打造科技和產業聯盟,共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

  “要把膠東五市共有的優勢打造成膠東經濟圈的‘集合’優勢。”張炳君說,例如海洋科技和產業方面,五市通過優勢互補和特色疊加,塑造膠東經濟圈的“長板”,更好地參與區域乃至國際競爭。

  同時,要在膠東經濟圈內優化資源配置。例如,歌爾、濰柴等企業將研發中心放在青島,這是企業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做出的選擇,同時也推動了高端要素在中心城市的集聚。“青島應持續集聚高端要素,重塑核心服務功能,同時適時疏解非中心城市功能。”張炳君建議。

B

提升青島海洋經濟

對周邊城市的帶動力

  在三大經濟圈中,膠東經濟圈突出海洋特色,以海洋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目標,昂起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著力打造國際海洋創新發展高地、國際海洋航運貿易金融中心、新經濟發展先行區、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和最突出的本土優勢。

  按照中央賦予“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的新定位、新使命,青島主動融入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推進膠東經濟圈海洋經濟一體化發展。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研究制定《關于膠東經濟圈海洋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放大青島海洋科技溢出效應,發揮膠東五市海洋特色,聚焦現代漁業、船舶和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等領域,推動重點海洋產業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推進膠東經濟圈海洋經濟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國際海洋創新發展高地。

  青島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認為,青島具有獨特的海洋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具備創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基礎條件,但是長期以來,由于青島市的科技優勢與產業布局嚴重錯位,造成海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例如,青島市的海洋產業結構以二產為主,與煙臺、威海、濰坊、日照四市高度趨同。海洋設備制造、涉海產品及材料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三大海洋制造業年增加值均未過千億,對周邊城市的帶動力有限。海洋龍頭企業數量偏少,大都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本地配套率較低。

  截至今年3月,境內上市的58家企業中涉海的僅有中魯遠洋、青島港等少數幾家,且主要集中在海洋三產領域。

  “青島市海洋產業的發展層次和質量仍有待提升,海洋經濟對周邊城市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還相對較弱,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尚未建立起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創新體系高度協同相匹配的政策制度體系。”王凡建議,進一步加強青島市委海洋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設立推進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產業協同發展的重大專項,鞏固挖掘放大青島市在海洋領域長期積累的科技優勢,加快打造競爭有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C

加緊謀劃青島都市圈

借機織密交通網

  體制機制創新,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內生動力。青島牽頭健全完善膠東經濟圈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成立交通、科技等10個專班,與聯席辦緊密配合,推進落實各領域合作事項。目前,五市已成立40多個聯盟,簽署50多個合作協議。

  “膠東經濟圈在制度上進展明顯,為后續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框架,但頂層推進力度、產業協同性、交通聯通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強。”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表示。

  他建議,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要豐富和深化已簽訂的合作協議,五市合力推出一批膠東一體化的標志性項目,圍繞產業領域、交通領域制定具體方案和計劃,畫出路線圖。

  便利的交通網是一體化發展的前提。去年,青島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運輸服務一體化為重點,加快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明董高速、濟青高速中線、濰煙高鐵、萊榮高鐵和一批毗鄰市“瓶頸路”加快推進,青榮城際鐵路提升至250公里/小時達速運行,支撐五市一體化發展的城際交通網加速形成。但對標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膠東五市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還存在著很大提升空間。

  “在軌道交通項目全國層面收縮的背景下,應該加緊謀劃青島都市圈,借力青島都市圈規劃上報和批復的時機,爭取更多聯通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大型交通項目得到批復。”李光全建議,加快構筑以青島為中心、快速通達膠東經濟圈主要城市的交通網絡,以此更好地發揮青島作為特大城市和眾多國家政策高地,對于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

  據了解,青島今年將實施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攻堅行動,聚焦打造“軌道上的膠東半島”、優化快速便捷的公路網、加快運輸服務一體化等三大重點路徑,著力推動膠東五市快聯快通、抱團發展,進一步夯實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支撐。

  作為膠東經濟圈的中心城市,青島如何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李光全認為,青島在產業發展上要做好統籌謀劃、優中選優、超前布局、鏈式集聚,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主動跟周邊城市做好布局、協調和聯動、錯位,以大區域內要素資源的整合和重構,形成更強競爭力的區域產業創新鏈和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

D

加快共建“雙萊”

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縣域經濟合作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戰場。

  位于膠東經濟圈中心區域的青島萊西、煙臺萊陽兩市,地理空間相接、產業發展相融、人緣文化相親,具備良好的一體化發展基礎。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萊西、萊陽兩市主動融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大勢,積極探索共建“雙萊”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2022年1月,《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獲批,這是全省首個區域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方案。“雙萊”一體化成功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為膠東經濟圈中部崛起、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支點,對于縮小青島南北區域和城鄉發展差距、優化全市產業發展布局意義重大。

  “搶抓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是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對于萊西市加速形成膠東半島中心區域經濟隆起帶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昌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建議,健全萊西萊陽一體化先行區組織架構,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要素保障,集中精力打造青島北部整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加大人才招引培養力度,形成人才集聚。

  張鵬建議,將《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概念規劃》納入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中,在先行區建設空間布局、用地規模上給予支持。“為解決建設用地指標短缺問題,建議將先行區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優先列入青島和省級重點項目清單,對重點交通工程及重大產業項目單獨給予用地指標。”

  萊西南部和即墨北部地處膠東半島中心區域,是連接青島主城區與膠東半島其他城市的重要節點。萊西南部新城與即墨區華山鎮、藍村鎮,平度市南村鎮,已經集聚了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四新”經濟產業,即將形成千億級產業鏈,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北京汽車制造廠、高合汽車等龍頭企業的持續壯大,加之已開通的青榮城際鐵路,以及萊海榮高鐵、萊西蓬萊高鐵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萊西南部和即墨北部已經具備了設立市級重大產業平臺的基礎。

  張鵬建議,組建青島市級汽車整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參照青島藍谷管理體制模式,在萊西成立青北汽車產業(或先進高端制造業)管委會,作為青島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從體制層面履行對全市汽車產業發展的規劃、建設、招商及管理職能。

E

以同城化服務

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推進兩年多來,五市交流互動密切,特別在民生領域,五市有關部門聯合推動交通、就業、醫療等民生事業對接,促進了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提升了五市人民群眾生活、工作、往來的便捷度。

  目前,膠東經濟圈已有道路交通、就業社保、教育文化、政務服務、醫療服務、住房保障、權益保護等七大領域的23個事項初步實現同城化。例如,在道路交通領域,平度、萊西兩市至青島主城區的市域鐵路列車已公交化開行,青島至萊州、青島至招遠跨市定制客運線路已開通運營,青島、日照兩市跨市公交已在王家灘站實現同站零距離換乘。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性不高,五市間人口流動以勞動人口為主且主要流向城區,人口向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集中的趨勢比較明顯。膠東五市間人口流動的空間特征表現為主要向特大城市青島集中,其次向煙臺、濰坊等大城市集中。青島作為膠東經濟圈核心城市,是圈內其他四市流入人口的主要貢獻地和流出人口的主要吸納地,反映了特大城市的集聚和外溢效應比較強。

  青島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長勝分析認為,經濟因素仍將是影響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的最關鍵因素。主城區功能提升、產業集聚區進一步發展將促進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進一步便利膠東經濟圈間人口流動;體制機制創新將進一步釋放人口流動新動能。多重因素影響下,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的規模整體上仍將保持擴張的趨勢,但流動范圍和流動半徑將呈現顯著變化,人口流動將由原來的“鄉→城”單向模式向“鄉 城”雙向模式轉變。

  基于膠東經濟圈人口流動的新態勢、新趨勢,李長勝建議,一方面,全面提升膠東經濟圈整體的人口承載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建設活力宜居宜業幸福膠東經濟圈;另一方面,要加快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破除阻礙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高勞動力要素協同配置效率,為膠東經濟圈人口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