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史學習教育中,嶗山區始終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
我為群眾辦實事丨從創城迎檢不達標到舒適堪比商超,回望嶗山農貿市場升級路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一進門,旁邊墻上的大電子顯示屏上,滾動顯示24小時交易統計分析數據、溯源數據展示等信息;蔬菜、肉類、堅果等各類商品分區整齊擺放,過道寬敞干凈,地面一塵不染;陽光廚房美食街,互聯網+明廚亮灶,外賣加工隨時在消費者和政府的監督之下……這樣的地方,你很難把它和農貿市場掛鉤。不過,這真是一個農貿市場,今年改造升級后的嶗山區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
進農貿市場就像逛商超
“現在差不多一天來一趟,逛一逛,跟逛超市一樣,很舒服。”家住麗海馨苑的何女士,每天到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轉轉已經成了習慣。
“原來這個市場環境也不行,一般買了東西就走,很少逛。”何女士說,逛農貿市場的習慣,是從市場改造后才有的,改造后的農貿市場,一點兒不比商超差。
何女士喜歡逛的農貿市場,是個什么樣子的呢?
看門頭,時尚大氣。
一進門,左邊墻上的大電子顯示屏上,滾動顯示當日的農藥殘留檢測信息、溯源數據展示信息等,哪個攤位的商品從哪里進的貨,進貨時間是什么時候,都清清楚楚。
大屏下面是公平秤,買完商品擔心缺斤少兩,就可以隨時稱一稱。
走進農貿市場里面,寬敞亮堂,地上干干凈凈,商品分區整齊排列。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箱,整潔醒目。
不過,現在看起來像超市的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改造前可是基礎條件特別差,創城迎檢都不達標。此次升級改造真是讓市場脫胎換骨。
外賣一條街“互聯網+明廚亮灶”
在改造后的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還有一條歡樂大家庭陽光廚房美食街,提供烤肉拌飯等外賣。
說起這條美食街來,話可就長了。
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改造初期,有一部分空余攤位待出租。嶗山市場監管局在前期全區外賣摸排過程中,了解市場周邊有15家外賣業戶,牽扯到重新上線手續和附近固定客戶,不想搬離,但是由于經營地點待拆除,無法經營,一籌莫展。有沒有辦法破解呢?監管人員突破傳統監管理念,主動與市場主辦方和業戶進行溝通,農貿市場改造的同時,同步設計規劃外賣區域,將封閉的廚房改造成透明廚房,排除隱患,智慧監管。
“為了讓群眾購物方便、舒適的同時,也能吃上安全的外賣,我們在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的外賣餐飲街全市首批試點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讓外賣生產加工過程也能像實體餐飲機構一樣,隨時處在政府和消費者的監督之下,外賣商家訂單量較之前增長20%。”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安全監管科科長鞠洪濤向記者介紹。
消費者在“餓了么”外賣平臺點餐時,點擊平臺上“商家故事”中的“陽光廚房LIVE”,就可以同步查看供餐單位的后廚情況。同時,執法人員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即時責令整改,來農貿市場購物的群眾也可以通過市場入口的智慧農貿大屏時時看到后廚情況。
這里還為外賣騎手劃定停車區域,設立室外煙頭投放處,設置就餐區域,供大家就餐、休息,甚至在閑暇時間,有的業戶直接在這里輔導孩子功課。
改造后的市場,營業額增加三成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市民們更喜歡逛了,商家也從改造中受益。農貿市場城市的煙火氣,
“市場監管局帶著我們一起參觀、學習,幫助我們打造鄰里中心似的農貿市場,一站式的服務給老百姓提供便利,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都能在這里得到滿足。升級改造之后,整個環境更好了,又敞亮又舒服,老百姓更愿意來消費了。”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負責人張景安說。
據悉,改造后的農貿市場,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
農貿市場是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煙火氣的地方之一,能讓市民就近便捷舒適地買到新鮮的菜和肉,為家人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菜,是嶗山區相關部門的工作目標。
嶗山區市場監管局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建成2處標準化農貿市場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并牽頭成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專班。
沙子口佳得樂農貿市場,地處旅游沿線,主打海產品銷售。嶗山市場監管局從實際出發,與主辦方積極溝通,建議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展示漁村風貌,體驗當地生活。于是,改造后的農貿市場,一進門展現的是手繪海底世界的風貌,讓人眼前一亮。海鮮區域經過精心設計,有效避免了積水、反味等問題。對于存在的手續缺失問題,專班積極協調,消防、住建等部門都跨前一步,趁改造提升標準,消除隱患。
目前,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和沙子口佳得樂農貿市場都已改造完畢,惠及周邊20余萬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