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丹心一片 風華百年|老黨員靳松林:15歲入黨,雪夜送情報,救下一村人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陸金星
她曾在抗日時期,暗夜里冒著雪只身一人送情報,救下一個村子;她曾在大旱之年,帶頭“上墻揭瓦”,用來砌井引水,造福鄉間;她曾動員村里的青年入伍參軍,保家衛國……4月9日下午,在市南區大學路89歲的靳松林家中,伴隨這位老黨員記憶之門的開啟,那個不懼生死的勇敢女孩的故事,那個不忘初心的優秀黨員的故事,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來。戴上黨員徽章,雙手摩挲著紅圍巾上“建黨百年紀念”的字樣,這位有著74年黨齡的老黨員有些激動。在這和平時代,安坐家中,回想往事,她的記憶,清晰而深刻;她的語氣,幸福又感慨。
靳松林
送出情報,讓鬼子撲了空
1932年12月,靳松林出生在山東省寧津縣道口鄉小靳莊。“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靳松林說,那時候除了種地,每天就跟豬牛羊打交道,雖然生活條件一般,但孩子們的世界也算是無憂無慮了。直到1939年日本人進村,他們的無憂童年徹底結束了。
“我清楚地記得噩夢降臨的那天,一大早,村里就傳來‘砰砰’的槍聲,別提有多恐怖了。”回想起那一刻,靳松林依然后怕,為了躲避子彈,他們一家用大面板擋住了紙糊的窗戶,全家人趴在炕沿底下,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從那天開始,“我們就一直生活在恐慌和憤恨之中。”
靳松林對日本鬼子的痛恨,至今仍無法抹平。“當時,鬼子在我們村附近有個小據點。在村里的那些年,他們把村里糟踐得簡直沒法兒說。”她說,日本鬼子在村里橫行霸道,他們穿著大皮靴‘哐當’一腳就把門踹開。”甭管見著誰,話不多說,先打人兩耳光。有時候在家吃著飯,聽見外面有奔跑聲,扔下筷子就往外跑。“直到現在我都不敢看電視里播的抗日劇,一想起當時的情景太陽穴就止不住地疼,晚上還會做噩夢,夢里全是日本人燒殺搶掠的情景。”
對鬼子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但只要能抵抗鬼子,勇敢就能戰勝恐懼。靳松林雖然是個女孩子,但她說自己是男孩子性格,膽子也大些。靳松林有一個姑姑叫靳慧(音),她和丈夫當時都是做地下工作的。有一個晚上,姑姑想讓她給一個二里地之外的村里去送信。“那個晚上地上的雪那么深,我姑姑就問我‘你能不能去’,我說能去。”她說,那時姑姑沒和父親說,就問她敢不敢去,“那時候有日本鬼子,哪也不敢去,被日本鬼子抓著要你的命。”但當時只有十二三歲的靳松林就說,“敢去!怎么不敢去!”
雪夜里,靳松林不記得用了多少時間,只記得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還有順利送達的情報。那時候,靳松林并不知道自己送出的情報是何內容。直到第二天早上,父親過來說,鄰村要倒霉了,日本人過去了。父親說的那個村,就是靳松林頭天晚上送信的村。也正是因為這封信,這份情報,村里人和駐扎在那里的八路軍都連夜轉移到20里地以外的地方。得知日本鬼子在鄰村撲了空,靳松林才知道這是因為自己送出的情報。這是她第一次送情報,“我一共送了三四次情報。”
靳松林和家人
扔個玉米粒也是暗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舉國歡慶,小靳莊里也一片沸騰。開萬人大會、放喇叭,不斷播送著勝利消息。靳松林他們終于不用再戰戰兢兢、擔驚受怕。
經歷過那場災難后,大家都比從前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所以不分白天黑夜,沒命地干。因為表現積極,1947年,才15歲的靳松林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介紹我入黨的是一個本家叔叔,他當時是我們村的支書。”當時就是在這個叔叔家,舉辦了入黨儀式,做出了“一心一意聽黨的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宣誓。
那時候都是秘密入黨,誰都不敢聲張自己是黨員,連家里人都不知道。“開黨員會也不敢明說,要不就扔個玉米粒,要不就互相看一眼,有時擦肩而過時拍下肩膀、踢下腿……這都算開會的信號了。”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作為一名黨員,靳松林都有自己堅持的信念——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點,她也一直踐行著。有一年天特別旱,村里就打井引水,“那個井打得很深,打出來井得用磚來砌。”但沒有那么多磚,怎么辦呢?大家盯上了房子上的磚帽。“那時候房子上都有磚帽。”這種磚帽是作為房屋裝飾用的,拆下來也不影響房屋居住,但村民心里都不愿意拆自家房子砌井,事情眼看要陷入僵局,怎么辦?“別的不說,這種事就得黨員帶頭。”靳松林說,先拆我自家的。雖然爺爺心里不樂意,但她還是這樣做了,“姐姐跟我說,你等著吧,等著回家挨罰吧。”但靳松林信念堅定,“黨員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嘛。”
靳松林將黨徽戴在胸前
那時候,忙起來每天有很多會,經驗會、研究會、分配會……縣里開完鄉里開,鄉里開完村里開。全部從家帶的干糧,一個窩窩頭再加一塊腌蘿卜干就是一天的飯,喝幾口涼水就能下肚,“就感覺每天有使不完的勁。”靳松林說。
黨員開會,頭等大事就是研究生產,研究土地。地主的地分給貧農后,人們的干勁更足了。靳松林當時還兼任村里的民兵連長,負責征兵、征糧,支援前線,挨家去做思想工作,有時候半夜還在村民炕上動員。“當時我動員了村里5個青年去參軍,參加淮海戰役,犧牲了3人。”靳松林痛惜道。為了安慰家屬,每逢年節,她都去這些人家中陪伴,自己連續多年沒在家過年,“我去陪陪他們,和我說說話,他們心里能好受點。”
“跟著黨的政策走”
在村里,靳松林又相繼擔任過村黨支部副書記和婦女主任,主要任務就是帶領大家下地干活。
因為忙于革命,靳松林26歲才結婚。1979年,她以隨軍家屬的身份來到青島。“那時我已經年近半百,走的那年,村里剛好在重新按人頭分配土地。”。
來青島的第二天,靳松林就去團島的一個飯店上班,一直干了八九年,后來又去龍山賓館干了幾年,“可能是一直干農活的緣故,50多歲時我也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幾年身體確實不行了,前幾年凡是居委會的黨員活動我都盡量去參加。”
說到這,這位有著74年黨齡的老黨員也給年輕黨員們提了一些建議,“一心一意為人民,跟著黨的政策走,一點不會錯,別走彎路。”對于現在的生活,靳松林特別滿足。她說,國家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各種優惠政策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兒女孝順,生活滋潤,吃穿不愁,跟以前比,這就是天堂般的生活。
靳松林獲得的榮譽證書
街道黨員事跡書籍中收錄了靳松林的事跡
“我常想,如果不是老一輩底子打得好,我們現在也享受不到這么好的生活。所以,我們這一代人都特別知足,也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靳松林說。
- 今天青島晴間多云 市區最高氣溫15℃,最低氣溫11℃
- 青島故事|開著“航母”去養魚!全球首艘15萬噸級養殖工船來了,可養5種名優魚
- 全球首艘15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交付運營
- 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亮相!“國信1號2-1”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在青交付運營
- 半島V視 | 大!大!大!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在青島交付
- 一起認識濰坊高密市15名“興企先鋒”
- 15年來首次!哈爾濱林區拍到野生長尾斑羚影像
- 總投資279.9億元!15個重點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集中簽約開工
- 品質西海岸|總投資279.9億元,15個重點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集中簽約開工
- 今日辟謠(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