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青島天后宮 見證胡家興衰命運

2021-01-13 23:40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01944)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艷

“青島天后宮,在市區前海岸,創始于明成化三年丁亥。當時往來商船停泊其處,祭禱無地,乃有胡家莊胡善士捐施地皮數廟,以作廟基地,倡諸同善建筑”。  ——《太清宮志》

中秋、十一假期陸續將至,太平路上的天后宮人流逐漸密集起來。逢年過節來這里祈福成為不少青島人的習慣。而這里,因為深厚的歷史背景,也成為青島不可不看的一大景點。549年前,這座并不大的廟宇,出自于胡家莊胡善士之手。

倭寇被打跑,海上貿易逐漸興盛起來,青島前海常有船舶???。往來商船停泊“祭禱無地”,胡善士便捐地皮出地興建了一座媽祖廟。明成化三年(1467年),它的名字叫天妃宮,規模較小,“有正殿三間,內供天后,東、西兩配殿供龍王和財神,另有東、西廂房為住室”。來往船只停泊于此,祭禱天后,祈求平安。坐落于胡家莊,歷代胡姓之族長,便世替為行監督之職的“廟董”。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近200年后,天妃宮得以擴建,住持道人宿義明和胡姓廟董,廣為募捐,增建了戲樓和鐘樓。這樣,人們除了祈福外,還增加了看戲的去處。這也標志著,當時的青島村已經逐漸熱鬧起來,人們在忙于生計之余,還會抽出閑暇季節娛樂消遣。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青島村的胡啟喜、胡存約等人,集資購香火地20畝,即今之太平路小學校址及其操場,令住持道人陳謙元永遠看守,不許典當”,此時的天后宮已經頗具規模,由一個小廟變成了集祭拜、祈福、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繁華中心。

一座歷經500多年的建筑不可能一帆風順,它與青島的命運休戚相關。在講述天后宮跌宕起伏的命運之前,我們來認識一下一位胡姓名人。

胡姓人從即墨遷居青島村之后,因這里近山靠海,大多數人以半農半漁為生。經過數百年的休養生息,到了清代,胡氏族人逐漸發展起了家族企業,有的世代下海捕魚,有的則下海經商。在以海鮮為主要食物的青島村,配些小酒是人們祛濕驅寒的主要飲品,即使現在,“哈啤酒吃蛤蜊”還是青島人飯桌上的標配。看準商機,青島村的胡姓后裔胡增瑞便在“行街”上開設了一家酒作坊,名為“瑞茂燒鍋”,生產白酒。從小作坊到大作坊,胡增瑞的生意越做越好,名氣也大增。因而,當青島商家在天后宮碰頭開會,決定成立“公所”時,胡增瑞因為人正直,名望較高,被推舉為“會首”,也就是商會會長。

胡增瑞的長子胡存約是胡家的關鍵人物。他字規臣,系胡氏家族的第15代孫,與1924年主持修家譜的胡存盛是同一輩。“他生性純篤,少年讀書時,聰穎異常,應童子試時,屢名列前茅,青年時棄讀從商”。除了關于他從商經歷的介紹,他還留下了一本《海云堂隨記》,這本書是他勤于筆耕的作品,雖然這不是一篇文學佳作,但他記錄的點滴細節成為研究清末青島市井面貌的重要史料,在隨記幸留的殘稿中,我們依稀可以窺見清末青島口的社會風貌,青島口航運之通達,貨物之繁茂,天后宮廟會之盛況,集市之繁榮,都比我們想象的要熱鬧得多。前面提到“行街”的盛況,主要來源于《海云堂隨記》的記錄:“除附近即墨、平度、金口、海陽來賃屋暫營者六家外,計車馬店九,洪爐一,成衣、沽衣、剃發三,油房、磨房、染房六……酒館飯鋪九,醬園豆腐坊各一,糕點茶食三,計六十五家。航載軍船多由洋廣雜貨、木材諸號兼業”,詳細的勾勒讓我們似乎進入一個古樸的市鎮,穿梭于來往的人群,各種吆喝聲此起彼伏。若俯瞰這一街道,好一幅青島版《清明上河圖》!

胡存約繼承了父親的“瑞茂燒鍋”,在青島村被拆時,遷往了今甘肅路,“更名為‘瑞泰協’,經營干海貨、果品、土產、雜貨等,并代辦貨物航運業務,由胡存約任經理,并繼其父任商業‘公所’之會首,為當時青島地方上的富戶和名人”(《島城的胡姓移民》,侯文程著)。胡存約的身份和名望就連德國人也懼他三分,他們設立的咨詢機構參事會,除了德國人擔任的各個官職外,還有4名市民代表,其中之一便是胡存約,1902年德國總督批準在天后宮成立的“中華商務公局”,胡存約也是董事之一,他還是齊燕會館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