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青島提出“發力工業互聯網建設,著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這樣一個遠大目標,率全國、乃至全球之先。4月24日,青島召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研究了《青島市...
加快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青島今年這么干
半島記者 李曉哲 婁花 徐杰
5月16日,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青島市市長孟凡利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經濟工作的部署將直接作用青島市未來的發展,因此也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20年青島的版圖上又將有新彩繪就: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之都;支持住宿餐飲業渡過難關;新增城鎮就業30萬人以上;持續培育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改善提升是,接下來的青島值得期待。
加快實施互聯網攻堅:
產業賦能,推動千家企業“三化”轉型
疫情的危困孕育著重大的機遇,互聯網走到下半場,逐漸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青島的思索和探求也變得清晰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青島將加快實施互聯網攻堅行動,立足青島制造業基礎與品牌優勢,深入推進互聯網應用,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加快平臺建設,發揮卡奧斯等平臺作用,推動企業上云用平臺。強化產業賦能,推動1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發布5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新認定60個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大力推廣個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智能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適應數字消費新需求,提供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務,培育壯大一批在線教育、網絡培訓、居家辦公、虛擬會務等功能性服務平臺企業。
穩住經濟基本盤:
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精準發力
當前,疫情的全球化趨勢還在持續,國際經貿往來受到嚴重影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盡快恢復到正常軌道,穩住經濟基本盤是前提。實現這個目標,必然要從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綜合施策、精準發力。
報告提出,不斷擴大有效投資,緊緊抓住投資這個關鍵不放松,搶抓宏觀政策機遇,發揮好各類投資主體特別是企業的作用,不斷擴大有效投資規模,確保實現15%的增長。為實現這一目標,今年青島將定期發布基礎設施項目清單,在推進總投資3540億元的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新項目。加快總投資524億元的20個重點新基建項目建設。擴大產業投資規模,加快總投資1500億元的100個5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實現30個項目竣工投產。
消費方面,報告提出從供求兩端深挖潛力,堅持實體店建設和加快消費模式與業態創新并重,建設輻射周邊、面向全國、放眼全球的重要消費中心。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市場。不斷優化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布局。推動“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等融合式跨界業態發展。
多措并舉穩外貿也是重中之重,報告提出支持企業線上洽談、網上辦展,主動抓訂單、促合作、保履約、防風險,盡最大努力穩住外貿進出口并提高在全國全省的比重。積極支持外貿企業開展國內營銷,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推動出口產品開拓內銷市場。建設“青島—韓國海上高速公路”和“青島—東盟鮮品海上快線”
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保就業保民生,居民醫保補助再提標
“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2020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保居民就業方面,報告提出新增城鎮就業3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政策性扶持創業1.5萬人,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完成職業技能提升5萬人。
面對疫情的沖擊,島城將全力保基本民生。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提高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擴圍失業保障,將現行保障范圍擴展到全部參保失業人員。
保市場主體方面,島城將努力保持新增市場主體和新增企業數量繼續實現較快增長。大力推進減稅降費,落實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困難減免稅政策,實施下調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等普惠性降費。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聚焦企業訴求,強化協調服務,及時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以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達產,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市政協委員薛錚——
加速制造業智能化轉型
在抗“疫”戰場上,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性產業,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快搜索計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薛錚在提案中建議,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盡快組織力量編制青島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路徑和措施,并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支撐計劃。
同時,他還提出加速青島市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提案,“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富士康、利元亨等制造企業和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企業能迅速加入到口罩生產隊伍中,是企業智能化的轉型的成果。在疫情危局下,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再生產,真正體現了以生產智能化為支撐的柔性生產和生產系統智能化在應對短期大量多樣化產品需求時所發揮的作用。”他表示,建議做好頂層設計,加大政府引導支持力度,明確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在重點實體經濟領域實現突破,加快引進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大力引進和培育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并加強與智能制造先進國家、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發展。
市政協委員吳新振——
大力推進電動船舶生產應用
“與傳統推進動力船舶相比,電力推進船舶具有振動小、噪音低、低碳環保、安全可靠、操控方便、乘坐舒適、空間配置靈活、使用成本低廉等優點。”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吳新振今年上會的提案是關于大力推進電動船舶生產應用,他說,電驅船舶是船舶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船舶行業實現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業是青島實現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打造海洋裝備制造基地能進一步提升青島的城市實力。”吳新振說,目前青島正在大力提倡新舊動能轉換,電動船舶替代原始柴油機船舶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加快電動船舶的發展必將為青島船舶制造業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減輕壓力。
“與較為普及的電動汽車相比,大家對電動船舶的認識有限。”為此吳新振建議,組織成立電動船舶推廣產業聯盟,加快電動船舶在青島、山東及全國的全面推廣。對以電力能源為動力的新增或改造的青島籍、山東籍船舶,船舶動力系統成本予以補貼;對港口岸電設施建設、船舶岸電受電設施改造予以補貼;對岸電電價予以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