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于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穿上“綠馬甲” 老黨員王娟專盯垃圾桶!
原標題:穿上“綠馬甲”,老黨員王娟專盯垃圾桶!
編者按
從紅船上燃起的微光早已點燃中華大地上無數的熊熊火炬,98年來,多少有志之士面對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需要用一生去踐行的使命擔當,漫漫征途中更要求廣大黨員初心不改。值此七一黨的生日即將到來之際,半島全媒體從即日起推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系列報道,走訪基層一線黨員代表,看他們在新時代如何守初心擔使命,看他們如何答好“為人民服務”這一考卷。
文/半島記者 肖玲玲 圖/半島記者 梁玉鵬
穿著印有“垃圾分類指導員”字樣的綠色小馬甲,擦洗垃圾桶,打掃周邊衛生,緊盯拎著垃圾袋的鄰居有沒有正確分類投放……在漳浦路10號院里,多年來,75歲的王娟幾乎每天都是按照這樣的節奏工作著。活又臟又累,還經常有人不理解,她為啥要做這個苦差事?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王娟有自己的信念和堅持:“是黨員,咱就得帶頭干;老百姓需要咱干,咱就得干!”
垃圾怎么扔她盯了6年
6月24日上午10時左右,在香港中路街道漳浦路10號院里,一位居民提著一個裝滿垃圾的綠色垃圾袋走向垃圾桶,而在他身后一雙眼睛正緊盯著他,眼見他將垃圾袋扔進了綠色垃圾桶,這雙眼睛的主人——75歲的王娟松了一口氣:“不錯,扔對了!”
每天早上8點多,合計著清運車應該將垃圾收走了,穿上印有“垃圾分類指導員”字樣的綠色小馬甲,王娟就下樓了,拎起自己的裝備——水桶、清潔劑、鋼絲球、小刷子、抹布,打上半桶水,來到院子中央垃圾桶的位置。王娟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下樓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這塊區域打掃干凈,“先把垃圾桶擦一遍,之后掃掃地,再把垃圾桶里分得不對的垃圾歸整歸整。”之后,她便坐到院門口不遠處的樹蔭處,她在這放了一個小凳子,正對著垃圾桶的位置,來來往往往里扔垃圾的人,王娟都能清晰地看見,“遇到分得不對的,我就過去跟他們講講。”
2013年,市南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王娟作為代表之一去參加了垃圾分類培訓班,“當時就深刻地認識到垃圾分類是一件保護環境、造福百姓的好事。”回來后,她就立刻行動起來,但當時的工作并不好做。“隨處亂扔垃圾的現象很多,樓道、院子衛生環境差,經常引起鄰里之間的糾紛。”王娟坦言,當時垃圾分類工作推行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人連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的意識都沒有,哪能支持垃圾分類呢!”
面對難題,王娟并沒有退縮:“作為一名黨員,遇到困難也得上!”隨后,她召集了幾位老黨員,組建了一個垃圾分類小組,一共7個人由她任組長,根據分類要求制訂了小組的工作制度、值班表,確保院里居民亂扔垃圾現象能夠及時發現、適時引導。
不怕味難聞就怕不聽勸
如今,走進漳浦路10號院,地面整潔干凈無雜物,整齊擺放的垃圾桶被擦得锃亮,里面的垃圾袋也按照分類進行了投放。“這變化真是翻天覆地的!”在這住了30多年的92歲老人陸培堃感慨道:“以前樓院里很臟亂,樓道里也有很多人亂丟垃圾。”這讓住在一樓的陸培堃非常苦惱,但又無可奈何:“王娟開始做這項工作之后,身邊環境的變化真是沒得說,到處都干干凈凈整整潔潔的,讓人看著都心情舒暢!”
在這變化背后,是王娟無數個日子里的付出。冬天,她拎著一桶冷水擦洗垃圾桶。夏天,頭頂烈日也就算了,湯湯水水的廚余垃圾散發出的難聞氣味不是一般人能忍得了的,但她不但忍得住,有時還得從里面扒拉出投放錯了的垃圾。
王娟對自己的這份工作一直熱情滿滿,但也有郁悶的時候:“有時候碰到個別不聽勸導的人,我在后面緊盯著喊著讓他把塑料瓶紙盒扔到藍色垃圾桶,他就不,直接給扔到綠桶里了,當時那心里的滋味真是酸溜溜的。”但她坦言,大多數時候,居民還是尊重她的。
就是這樣,王娟一點點將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給居民。遇到有居民不理解的,她耐心解釋垃圾分類的益處;遇到有居民不配合的,她也不爭吵,默默地將垃圾正確分類。如今,樓院里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語,宣傳欄里貼滿了小學生們畫的垃圾分類系列宣傳畫……潛移默化間,樓道里的垃圾不見了,垃圾桶里的垃圾分類也漸漸規范起來,夏天院子里納涼玩耍的人也越來越多,這讓居民心里幸福感更強了。
三大難點讓她也很為難
相比之前,這兩年王娟的工作好做了很多,但有些困難還是難以解決。“說白了,首先就是源頭問題。”王娟說,雖然給居民家里都發了灰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的垃圾袋,很多人確實也會將袋子扔到對應顏色的垃圾桶里:“但是綠色垃圾袋里的垃圾不一定全是廚余垃圾,灰色垃圾袋里的也可能混著廚余垃圾,這種源頭上的混裝再進行二次分揀工作量就太大、太困難了。”
另外,王娟告訴記者,他們這個樓院總共四棟樓230多戶,其中一半是租房住的:“一個是人口多,一個是流動性大。很多租戶都是找一個大袋子直接混裝到一起,一下子就給扔出來了。”
除了這兩點難處,王娟還指出了開放式樓院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題:“不像封閉式小區那樣有物業管理,偶爾會有一些撿拾垃圾的人進來。”“并不是不讓撿垃圾,但他們經常都是把垃圾桶直接放倒,撕開垃圾袋在里面扒拉,弄得垃圾桶里里外外非常臟亂。”面對這些“老大難”,王娟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多值班、緊盯著。
勇戰病魔堅守綠色事業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王娟還有一個習慣——寫日記。“早上將垃圾桶擦洗干凈后,打掃了周邊衛生”“檢查到桶內垃圾袋投放不對,及時糾正”……從2013年3月擔當垃圾分類指導員開始,王娟便堅持寫日記,將每天工作的進展情況、發現的問題、好的建議、新的方法,只要有助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都一一記錄下來,如今她已經寫了滿滿六本。
2017年2月,王娟被檢查出患有癌癥,但樂觀的她積極配合治療,并經常說“人有精氣神,只要精氣神不倒,這項綠色工作就會繼續干下去!”四次化療過后,她的身體漸漸好轉起來,今年初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我閨女心疼我,怕我身體受不了,不想讓我做這個工作。”也常有鄰居不理解,問她為啥非要做這個苦差事?作為一名1986年入黨的老黨員,王娟有著自己的信念和堅持:“是黨員,咱就得帶頭干;老百姓需要咱干,咱就得干!”
“俯下身去”為居民服務,恪守為民之責,常懷為民之心,善謀分類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王娟的這份“綠色”情懷與堅守,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居民、帶動了一群又一群的志愿者,讓垃圾分類融入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樓院環境、增進了鄰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