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團遠赴深圳取真經,一把手帶隊沖鋒忙招商。3月25日~2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深圳考察學習,期間,王清憲明確指出,我們“學深圳、趕深圳”,就是要放大坐標找...
"學深圳、趕深圳"如何學怎樣趕 深圳企業家現身說法
文/圖 半島記者 婁花
一個是山東面向世界發展的橋頭堡,一個是大灣區騰飛的使命擔當;一個是青春之島,一個是活力之島。當前,青島正在“學深圳、趕深圳”,如何學,怎樣趕?近日,正和島2000多企業家齊聚青島,其中不乏深圳企業家,通過深圳企業家的成長軌跡和建議,你或許能尋找到答案。
深圳激勵管理制度
已轉向智囊型導向
王海波是青島人在深圳創業的典范,他2000年畢業后開始闖深圳,創辦了多家企業,目前是深圳市華夏泰和知識產權有限公司董事長,深耕知識產權領域。
“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授權量方面,深圳和青島都是數倍的關系。”王海波直言現階段青島和深圳在創新上還存在很大差距,“在激勵管理制度上,深圳已經完全由數量型導向轉向智囊型導向,就像深圳南山區剛剛出臺一個政策,要看專利布局。任何一個中小企業,只有以布局、以資產建設的角度來進行知識產權工作,才會獲得補貼。”
不過,王海波也感受到了青島的變化,“政府主導關注大企業,這是過往的青島乃至山東的一種營商思維體系。現在發生了新的變化,是更多地關注民營企業,更多地關注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我覺得這種變化會給青島的經濟發展帶來非常大的變革”。
“深圳是一個讓年輕人追夢的城市。”卡為科技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磊是個80后,2008年創辦公司,專注人工智能領域,他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3歲。在他看來,像他一樣選擇深圳的年輕人,一定是抱著夢來的。因此,企業為員工提供的不是一個管理的平臺,而是一個實現創業夢的平臺,一個合作共贏的平臺,讓年輕人盡情施展。
“深圳市政府是一個服務型政府,當你有需要的時候,通過企業與政府的對話,政府有專業的服務機構來到我們這里。”趙磊說,儒家文化對他少年學習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創業文化基因,“我們希望與青島首先找一個市場的契合點,另外從人才的合作上,他希望能和青島找一些人才方面的對接。”趙磊期待著與青島的合作。
新人做新事不斷迭代
老人做老事不斷升級
董輝是深圳云中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2001年創辦的企業所在地就是頗有名氣的深圳粵海街道,這里聚集了近160家A股上市公司。“在這里你會時時感覺到撲面而來的創新文化和緊迫的壓力。”董輝4年前開始帶領企業轉型,原來是傳統做線下的,現在把它升級成為線上+線下,目前在企業采購電商領域,僅次于京東、蘇寧。
短短4年,他憑什么能轉型成功?董輝總結了三條,首先是環境,它是非常開放、融合的創新環境,“+互聯網”在深圳幾乎每個企業已經成為常態,在深圳整個產業鏈從上到下全部貫通,如果想招聘互聯網人才,想在供應鏈有更好的服務公司等,很快會達到要求。
再就是政策,政府對新產業扶持力度和精英人才的支持力度都很大,企業每年在補貼政策上收獲頗豐,只要有創新,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投入供應鏈方面都有很大扶持,在精英人才方面也是幾乎所有問題都會一股腦給解決掉。
第三是人才,互聯網人才跟傳統實業人才是兩種不同的基因,但是兩者缺一不可。實業人才在原來的領域不斷創新,新人做新事不斷迭代,老人做老事不斷升級。
深圳為企業家提供了抱團發展的社群文化。“我覺得企業家社群發展代表著一個地區對企業家的關注度。深圳的統戰部非公企業家組織、深商聯等各種商協會組織的蓬勃發展,對深商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只關注兩件事,把企業家的成長和為他們鏈接商業資源作為最重要的運營方向。”董輝就經常參與這些企業家社群的私董會和分享活動。他認為,深圳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除了務實和創新,還有拼搏、專注和具備抓住本質的能力。“半夜的南山科技園永遠燈火通明,因為在不確定的時代,要趕上深圳速度,就要拼搏,要看到不變的東西,抓住本質、抓住真正的需求才是創新。”
在董輝看來,山東企業家給他的印象是特別厚重,講義氣,對儒家文化的踐行做得特別到位,在他們身上很多東西是深圳企業家要學習的。
專注制造業細分賽道
分工成深圳特征之一
邵宇是山東大學畢業的深圳企業家,也是山東的女婿。2003年他到深圳創辦了現在的亞略特公司,當時定位就是做人工智能的一個細分領域——生物識別。簡單來講,用人體生物特征去證明我是誰的問題,就是把ID變成生物ID。邵宇16年就做這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到極致。從核心技術來講,從指紋、人臉到虹膜識別都是全球領先的,亞略特提供從算法,到芯片,到智能設備的解決方案。很多手機有指紋功能,包括蘋果手機,那個專利是他們在2005年就申請到的。不僅應用在國內外的生物ID管理,還通過AI技術為非洲5個國家提供了總統選舉技術方案。“我們講求用科技力量去改變世界。”邵宇說。
包容是深圳的一個典型特征。“這種包容就是要跨越各種文化,跨越各種政商關系,包容就是要有試錯的精神,很多的創新是在試錯。”在邵宇看來,一句話就可以直觀體現這方面的地域差距,“山東有句口號叫‘好客山東’,而深圳的口號是‘來了就是深圳人’。”
在深圳工程師創業頗為普遍,他們很多專注制造業的細分賽道。所以,分工也是深圳的特征。在深圳處處可以看到分工,不管你是做技術的,做產品的,還是做服務的,大家都可以在分工中成就對方,這是深圳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大家都可以通過技術的輸出,方案的輸出,產品的付出,服務的輸出,快速進行變現。“亞略特十多年不靠融資,就是靠提供各種技術和服務,實現了我們的高成長性。”他說。
深圳改革開放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深圳的大灣區更像硅谷,“我去了硅谷的Facebook,Facebook最重要的基因是什么?就是在快速移動當中去突破,去打破很多的不可能。我的體會是很深刻的。我們前年做一個技術方案,從客戶的一個概念圖紙,到我們的交付,要求是60天,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通過我們的方案,通過我們產業鏈,合作團隊的配合,我們是一天不差。”邵宇說。
同樣在山東上大學的深圳華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艷偉介紹,在深圳,競爭對手比比皆是,小體量的華普特的競爭力則來源于對海外市場的洞察。“公司最大特質就是國際化。中國在移動互聯網時期率先進行了豐富的網絡應用,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兩三年之后在很多國家都會發生。我們利用這個‘時差’,把中國的先進成果拿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用,走本地化道路,提高當地基礎設施的便民性、商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