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漲起來,消費旺起來!山東省青島市多措并舉推動消費服務提質升級
4月6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緩緩駛入山東青島郵輪母港,62歲的青島市民王宏慶將和他的10個老朋友一起登上該郵輪,和4000多名乘客一起享受一段悠閑的海上假期。“4000多元的價格能在郵輪上玩5天4晚,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全包,還能到訪日本和韓國,美得很!”王宏慶說。
“愛達·魔都”號、“愛達·地中海”號、“藍夢之歌”號……近日,青島發布了2025年的郵輪航線,精彩航程引發了當地旅行商的廣泛關注。2025年,將有6艘郵輪來青運營超40個航次,航次較去年增長約90%,預計出入境游客將突破8萬人次,成為青島文旅消費新的增長極。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3月10日,青島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推動商品消費升級、促進服務消費提質、加強新型消費培育、創新多元消費場景、提升消費保障等維度重點發力,目標只有一個:讓人氣漲起來,讓消費旺起來。
加大補貼,優化供給,創新重點領域新體驗
“我綜合比較過很多門店,還是市南區的補貼最合適,現金直補4000元,很劃算!”特地從煙臺來青島購置新能源汽車的車主王燾滿意地說。
為充分釋放“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提振消費效應,自3月起,青島市南區、即墨區等一些區市開始陸續推出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相較于一般消費品,汽車換新周期較長,但相關補貼政策對市場的撬動作用依然非常顯著。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累計帶動消費超195億元,惠及消費者150多萬人次,實物工作量、資金執行率均居全國前列。
消費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經濟循環的“即時潤滑劑”。在日常消費行為上,消費者的理念正在發生變化——從“價格優先”變為“品質優先”,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因此,如何優化消費供給成為青島這一輪提振消費的重點所在。
夜晚的浮山灣畔,霓虹初上,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廣場上,一場“時尚秀”正在上演。有周邊的樓宇燈光秀做“T臺”背景,有音樂、紅毯的氣氛加持,游客們走出了滿滿的“大片感”。
“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是2018年上合青島峰會的主會場,很多游客都來打卡,但人多時互相影響,游玩體驗較差。我們專題研究后推出一套“組合拳”:在中心廣場前鋪上紅地毯,增加背景音樂和補光燈,免費開放了更衣室,還為游客提供暖身梨湯和餐飲優惠券……一番操作下來,游客們熱情高漲。”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公司董事長楊簫表示,時代的進步要求消費供給必須同步進行升級,以旅游為例,游客已不再滿足于靜態的“景點打卡”,他們需要更多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我們以擴容提質為目標,聚焦7個方向、30個重點項目制定了可操作、可量化的政策舉措。圍繞服務消費、文旅消費、體育消費、會展消費、養老消費等11個重點領域出臺配套措施,形成‘1+11’一攬子政策體系。”青島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志俊介紹,全市全年將開展上千場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場景。
王志俊透露,2025年以來,青島消費政策加力擴圍,除將8大類家電產品擴圍至12大類,結合城市產業優勢,近期還計劃將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消毒柜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納入補貼范圍,讓市民更加便利地享受政策紅利。
商旅文體展融合,落地多元消費新場景
除了政策加持,提振消費亦需突出差異化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也是青島此輪促消費活動的發力重點。
根據《方案》,青島今年不僅要做好商業消費的“重頭戲”,也將兼顧文旅、體育、會展等消費新引擎,通過商旅文體展融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和品質化消費需求。
“總有一只海鷗為你停留”“一出地鐵就是海”……打開社交平臺,一個個圍繞青島輪渡的熱議話題,激起了一朵又一朵浪花。
輪渡,曾是青島人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隨著海底隧道和膠州灣大橋的開通,人們出行有了更多選擇,輪渡已停航多年。然而,人們對于輪渡的記憶從未抹去。2024年,青島旅游集團結合市民游客需求,推出“海上看青島”環游膠州灣航線。為方便乘客,青島還整合海陸交通資源推出“一票通城”,凡購買“海上巴士全程通”的游客可在當日不限次數、不限里程乘坐青島地鐵和市區公交,還可憑票免費參觀“輪渡記憶展”。
“環游膠州灣航線”一經推出,便成為“明星”產品,自2024年8月開通至今,已載客近30萬人次,銷售額約1200萬元,并逐步成為青島旅游新地標。
同樣在海上,郵輪旅游正以“破圈融合”的姿態,成為青島文旅產業升級、擴大消費的新賽道。2025年,青島將首次接待過夜的訪問港郵輪,打通從船上到岸上的消費場景,開發更多岸上游產品,讓游客體驗豐富的在地文化。
做好“體育+”文章是青島提振消費的另一個發力點。據統計,青島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超過3200元,居山東省首位。“體育+”將是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展現城市活力的新名片。
3月28日,青島西海岸隊主場迎戰上海海港隊,鐵桿球迷李偉從上海來到青島西海岸大學城體育場。抵達新區當日,他通過“中超專屬折扣”入住球場附近酒店。比賽結束后,李偉沒有立即返回上海,而是手持球票開啟了在西海岸新區的球迷專屬行程——免費打卡大珠山和瑯琊臺。“一張球票不僅讓我看到了精彩的比賽,還可以免費逛這么多景區,真是太值了!”李偉感嘆。
從2024年開始,青島西海岸新區特別推出了“跟著中超去旅行”系列活動,策劃5條主題線路,聯動6大景區免費游覽,聯合29家酒店提供賽事期間憑球票入住享8折優惠福利,將體育與文旅資源深度融合,形成“觀賽+旅游”新模式。
近年來,青島不斷加大優質賽事引進,拉動體育產業鏈增長。以職業體育聯賽為例,2024年,全市各項職業賽事現場觀賽人數超80萬人次,帶動消費超2億元;2025年,全年計劃舉辦中超、CBA等職業賽事80場以上,進一步拉動觀賽消費。
青島不僅有山有海。“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老字號品牌,這些都是講好青島故事的生動載體。”青島市商務局副局長王志剛在《方案》發布會上表示,青島要用好每年超1.4億人次的游客紅利,發展“老字號+”新業態,依托青啤博物館等老店舊址、工業遺址資源,因地制宜將老店舊址打造成“新景觀”“打卡地”。鼓勵引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玩法,通過聯名、打卡、集章等形式,讓海內外消費者走進更多青島老字號。
增強保障,優化環境,打造全域消費新格局
提振消費的過程是一項鏈條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依靠消費政策刺激,更需要打出一套涉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產業升級的“組合拳”,讓大家“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因此,青島著力在提升社會保障、優化消費環境等群眾關切上下細功夫,激發消費內生動力。
“我是博士學歷,可以享受10萬元購房券,再加上青島市給博士生發放15萬元的購房補貼,我跟媳婦算了算賬,感覺現在買房很合適。”來自河南省林州市的博士畢業生徐林華說。
2018年,徐林華博士畢業后到青島膠州市工作,一直沒買房。2024年11月,青島市為來青就業創業的青年人才發放購房券,碩士研究生5萬元,博士研究生10萬元。看到消息的徐林華覺得買房時機到了,就在相關網絡系統中進行了申請,僅4天時間,購房券就發放到位,他也順利購置到自己的房子。
與徐林華同樣開心的還有青島市民李娟。
“我之前做過幼兒園的保育員,最近失業了,有沒有合適的就業崗位可以推薦一下?”近日,失業在家的李娟來到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鷺洲社區“就享家”樂業服務站進行求職咨詢,就業服務專員王穎熱情接待了她,登記求職需求后,王穎推薦李娟去參加社區招聘會。最終,在王穎的幫助下,李娟成功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我們社區成立于2022年,居民構成比較年輕化,‘全職媽媽’多,就業需求旺盛。為此,社區推出‘就業賦能計劃’,開設多樣化技能培訓課程,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方案。”鷺洲社區黨委書記王霞告訴記者。
消費的底氣來自收入增長。青島從就業、養老、住房等方面全面發力,抓好保障促增收。同時,青島還注重抓好“一老一小”社區服務工作,增收減負雙向發力,增強居民“敢消費”的底氣。
“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另一層保障來自良好的消費環境,讓每項訴求都能及時得到回應。青島持續實施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傾力打造“放心消費在青島”的城市品牌。
促消費惠民生,從商品消費到服務消費,從線上消費到線下消費,從城市消費到鄉村消費……一篙撐開千層浪,青島正逐步構建全域消費新格局。
2024年,青島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2%,超過6580億元,增速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3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穩固。當消費這輛“馬車”加足馬力奔騰向前,必將釋放出更多的發展動能,帶動青島經濟走向更加繁榮的春天。
(記者 劉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