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觀察|陪跑一次5000元起,旺季月入4萬元?馬拉松“私兔”是啥職業?
當前2025年春季馬拉松賽事正值爆發期,馬拉松熱正在催生一門新生意,“私兔”服務,明碼標價,從1999元的基礎陪跑到萬元級VIP套餐,市場需求持續升溫,近日,職業“私兔”最高月入4萬的話題,引發關注。
“私兔”服務 社交媒體截圖
專業化服務市場隨之快速擴張
在一場馬拉松比賽中,“官兔”是必不可少的,有“官兔”,也就有“私兔”了。
什么是“官兔”呢?
所謂的“官兔”,就是主辦方聘請的配速員,他們一般會統一著裝,身上帶著配速氣球,以穩定的速度,帶領相同速段的選手一起奔跑,作為選手們的參照物。
也就是說“官兔”不是為某一個人服務的,他是為一個特定群體服務的。“官兔”作為跑馬拉松愛好者群體的參照物,他們起著引導,控制速度,帶領一個群體完成比賽的作用。
就好比有的“官兔”,他們背著氣球,氣球上寫著300,意思就是3個小時左右跑完全程。若是寫的400,就是4個小時跑完全程。
“官兔”的數量不會太多,也不是為某一個人來服務的。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個性定制化私人配速員(圈內俗稱“私兔”)。
“私兔”是為個人來服務的,誰出錢他們就為誰服務。
據記者采訪了解到,“私兔”單日服務費5000元起步,相當于普通跑者全年參賽費用的幾倍。有職業“私兔”告訴記者,“在3月和4月賽事旺季,周末賽事全排滿。”
馬拉松熱潮下,被商業化的不止“私兔”。“急救跑者資質”正在演化成業余跑者的“入場通行證”。上海某社會救援機構推出的“急救跑者定制班”,參加急救培訓收費1000元,承諾“包過考核、優先成為馬拉松賽事急救跑者資格”。
職業私兔旺季兩月收入預計破6萬
有人為“參賽名額”付費
在3月23日的無錫馬拉松賽場上,張楊一路鼓勵自己的“老板”跑完了賽程,作為一名職業“私兔”,他還要遞補給、拍視頻……這場陪跑的收入是6000元。實際上,張楊3月內每個周末的“私兔”服務都已被預訂。記者發現,社交平臺上,為了達到比賽目標找“私兔”服務的跑友和服務者大有人在,明碼標價也不新鮮。
重慶女子半程馬拉松上的“官兔”。圖據賽事官方網站
而在3月23日的寧波馬拉松賽道上,職業“私兔”李陽(化名)正以精準的配速引領著身后的“老板”。
她的服務清單包括:賽前制定訓練計劃、比賽全程遞送補給、實時拍攝視頻素材,甚至在跑者瀕臨崩潰時充當心理教練。這場42.195公里的陪伴,為她帶來5000元收入。
據其透露,3月和4月正值賽事旺季,周末檔期已全部排滿,預計兩個月收入將突破6萬元。
李陽向記者介紹,她這種被稱為“私兔”的私人配速服務,正在形成產業。
她所在的“跑圈”一般單場報價5000元起步,服務內容從最初的只陪跑已延伸至賽前肌效貼包扎、賽后筋膜放松等增值項目。部分高端“私兔”甚至配備運動攝像機,為客戶剪輯專屬賽事紀錄片。
李靜告訴記者,以長三角區域跨市比賽為例,普通跑者一般單場比賽總花費在1000元左右,包含報名費100元,交通費300至500,住宿費300至400元不等,而在個人裝備方面,衣服,褲子,跑鞋花費約2000元,但可以使用多次。
據業內的資深“私兔”王小鵝(化名)介紹,依據客戶對賽事的目標不同收費也不同,比如“破四”和“破三”會貴一些,“破三,7000元起步”。但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私兔”,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青睞。
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總賽事規模達704.86萬人次,較2023年同比增長100萬人次。上海馬拉松等7場頭部賽事平均直接經濟效益為4.19億元,間接效益和拉動效益則更為可觀。
在《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非官方配速員”這一稱呼。據不完全統計,“非官方配速員”等個性化服務在馬拉松比賽中占比達12%。這種現象背后,體現出跑者對成績的極致追求。
北京馬拉松協會會長趙福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私兔”的出現正是因為賽事官方配速員的存在讓更多選手認識到配速穩定的重要性,以及有人帶跑的經濟性。
從長遠看,這呈現出賽事經濟越發多元和成熟的趨勢,作為個人愿意為服務類消費買單的一個觀察窗口,可以持積極的態度看待。
與“私兔”的高收入有所不同,另一群特殊跑者正在為“參賽名額”而付費培訓。
在上海女子半程馬拉松現場,李靜(化名)穿著醒目的“急救跑者”馬甲奔跑。這位三年內曾參與20余場馬拉松賽事的發燒友坦言:“去年報名北馬未中簽,后來有好友告知她,參加急救培訓考取資質,可以獲得直通名額。”
而這條通道也催生了特定產業鏈。上海某社會救援機構推出的“急救跑者定制班”,參加急救培訓收費1000元,承諾“包過考核、優先成為馬拉松賽事急救跑者資格”。因為中國田徑協會明確規定急救跑者需具備AHA(美國心臟協會)認證或是職業醫護人員,所以就有不少社會救援機構以此為“賣點”,以培訓班“搭售”急救跑者名額。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樣的培訓往往非常著急,導致能力資質存在注水現象。
是馬拉松發展必然,
還是對賽事公平的沖擊
這一次,當“私兔月入四萬”的消息引發關注后,也不無聲音質疑,這是否會讓商業化威脅到馬拉松賽事的公平性?
對于這種“新生意”,市場頗多爭議。
有業內人士指出,“官兔”本應是賽事的“活時鐘”,但商業化“私兔”可能破壞公平性。
2024年合肥馬拉松就曾出現“流氓兔”事件:某“私兔”為保護雇主強行阻擋其他選手,引發群體投訴。而急救跑者的資質亂象更令人憂心,某地馬拉松組委會曾抽查發現,15%的急救跑者無法正確使用AED設備,或在跑步過程中不按規定佩戴對講機等呼救設備。
對這一現象,還是要一分為二來看。
一方面,“私兔”參與相關賽事,前提還是要遵循最基本的賽事規則,不能對正常的比賽秩序造成“干擾”。如“私兔”著裝等方面就應該與“官兔”嚴格區分開來,避免造成誤解,擾亂其他參賽者的節奏(之前合肥馬拉松就存在這種情況),或是與賽事贊助商的權益相沖突。
但另一方面,也不必過于夸大“私兔”對于賽事公平性的影響和商業化程度。
要知道,從方方面面的因素來看,“私兔”都注定只能是一個極少數的群體,不可能發展到太大的規模。
比如,從供給側看,大型馬拉松賽事都需要通過“抽簽”來獲取參賽資格,而多數“私兔”要想真正職業化,就必須靠非常突出的成績拿到賽事的直通名額。
也就是說,“私兔”多半是高段位跑者的“游戲”;從需求側看,聘請“私兔”需要支付不低的費用,也只能是少數大眾跑者才能承擔的,或者說才有這個需求。
因此,在一場動輒數萬人參與的馬拉松賽事中,幾位“私兔”對賽事公平性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事實上,一些高級別的馬拉松比賽中,賽事方也會給一些高水平運動員請外國國籍的“私兔”,并給予報酬,以幫助他們沖刺最好水平。
而面對爭議,市場化力量也正推動行業規范。
2025年初,國內首個“職業陪跑員認證體系”上線,要求從業者至少具備馬拉松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男子全程3小時10分以內),并完成運動生理學課程。部分賽事開始設立“私兔專屬通道”,要求提前報備配速計劃。而在急救跑者領域,田協擬推行“雙軌制”,將急救資質與參賽資格脫鉤,同時提高官方急救跑者的福利待遇。
一句話,只要合乎賽事規則,對于“私兔”及個別跑者聘請“私兔”的行為,不妨多些包容。它一則能夠滿足一些跑者的個性化需求,增加對賽事的參與積極性;二則也能讓一些有實力的跑者多一種能力“變現”機會。這些都未嘗不是好事。
大眾·半島新聞綜合自潮新聞、封面新聞、貝殼財經、杭州日報、撫州發布等
- 5000多年前山東人就睡平頭!跨越千年,山東大學教授趙永生通過人骨研究揭示中原與山東地區人群交流
- 新聞追蹤丨青島四名大學生勇救落水女子,5000元正能量獎金點贊寒夜溫暖守護
- 優質甘薯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即墨地瓜”暢銷全國遠銷國外
- 優質甘薯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即墨地瓜”暢銷全國遠銷國外
- 2025青島即墨藍谷半程馬拉松圓滿收官
- 5000余例捐獻延續生命希望!青島舉行遺體器官角膜捐獻緬懷活動
- 最高可貸5000萬元 金融助企穩崗擴崗力度加大
- 5000畝櫻桃花開!快來楊家山里青島市鄉村振興片區賞花啦!
- 青島故事|從打零工到月入17000元,月嫂們的蝶變人生
- 華為“闊折疊”Pura X售價7499元起,余承東:鴻蒙電腦5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