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機票減負,出行升溫!燃油費下調,帶來了什么?
自2025年4月5日(出票日期)起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將下調,與調整前的收取標準相比下調10元到20元不等。
雖然單次調整幅度有限,但累積效應不容忽視。對消費者而言,意味著出行成本的降低;對航空公司而言,是優化客源結構的機會;對旅游市場而言,則是錯峰出游和“五一”假期前的利好消息。
出行降本,對旅游市場帶來積極影響
此次燃油附加費調整是2025年以來的首次下調,也是繼2月份上調后的回調。調整后,800公里以上航線的燃油附加費從40元降至20元,800公里及以下航線從20元降至10元,恢復到年初水平。對于特殊群體,如嬰兒免收燃油附加費,兒童、革命傷殘軍人及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在800公里以下航段免收,800公里以上航段僅收取10元。
燃油附加費下調雖然單次降幅看似不大,但對消費者出行決策和旅游市場將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
以一家五口(兩位成人、兩位兒童、一位嬰兒)乘坐800公里以上航線為例,調整前需支付120元(2×40+2×20+0)的燃油附加費,調整后僅需60元(2×20+2×10+0),節省60元。對于頻繁出行的商務人士或計劃多段旅程的游客,累計節省的費用更為可觀。
旅游市場方面,此次調整正值“五一”假期預訂關鍵期,具有明顯的刺激消費作用。多家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燃油附加費下調消息公布后,機票搜索量和咨詢量均有明顯上升。
平臺方普遍建議消費者在4月5日后預訂“五一”假期機票,以享受更低的出行成本。
粘性增強,航空公司更具競爭力
燃油附加費下調后,直接拉低機票總價,讓航空公司競爭力增強,有助于吸引更多旅客選擇航空出行。
從消費者心理角度分析,燃油附加費的下調傳遞出旅行成本降低的積極信號。
雖然實際節省金額有限,但心理影響不容忽視。在旅游計劃過程中,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往往對任何形式的價格下調都會做出積極反應。
附加費下調,一方面能夠吸引價格敏感型旅客。如旅游、探親等休閑客群出行意愿增強,能夠填補淡季航班空座,讓“淡季不淡”,從而緩解航司季節性運營壓力。
800公里以下航線票價下探后,機票價格在低于相同目的地的高鐵票價時,可能會分流部分高鐵旅客,進一步細分客群需求。
另外,航空公司也可通過分層定價的方式,低價票吸引休閑旅客,同時保障商務艙、高艙位票價穩定,平衡收益與客源多樣性,以彌補基礎票價讓利空間。
燃油附加費“讓利”后,也利于提升消費者好感度,部分低頻旅客或轉化為長期用戶。
春季賞花,錯峰出游正當時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燃油附加費下調,清明假期結束后首日(4月6日)起,國內多條熱門航線機票價格也出現顯著回落。
價格便宜、又能避開傳統節假日的人潮高峰,錯峰出游正當時。
據訂票平臺顯示,清明節后,機票價格跳水,青島前往杭州、武漢、成都等國內熱點春游地的機票都低至二三百元,低于同等距離的高鐵票價。
另外,據中國天氣網消息,自4月6日起,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區的偏暖越發顯著,夏意初顯。溫度適宜,出行成本降低,業內人士表示,4月7日至4月25日期間,將形成春季錯峰出行最佳時段,建議有出行計劃的旅客可提前鎖定優惠機票。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雪梅 李存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