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從黨校講堂到小區樓院,退休后的她成為小區治理“紅色管家”
“治理不能光靠業委會的幾個人,要讓每個居民都成為‘當家人’。”這是劉立新常掛在嘴邊的話。在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望山居小區,今年69歲的劉立新從齊齊哈爾市委黨校退休后,于2024年7月當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以來,將三尺講臺上的治學智慧轉化為小區治理的溫情實踐,讓建成16年的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劉主任,我家電動車充電又冒火星了!”去年夏天暴雨夜接到居民電話后,劉立新踩著積水直奔現場。望著露天充電區斑駁的電線,她連夜召集業委會成員商議:“安全隱患就是定時炸彈,必須徹底解決”。
說干就干。她帶領業委會聯合社區、物業公司、第三方運營商迅速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線上向小區1000余戶家庭發放了問卷收集需求,線下走訪了近300戶家庭征詢意見,最終制定了“分區分步改造”的方案,利用小區廣場邊緣空間安裝6個充電樁,加裝防雨棚及24小時監控設備,有效解決了電動自行車露天充電安全隱患,緩解了居民充電難的問題。
在街道開展的小區公共資源管理規范提升行動中,劉立新仔細研讀了統一發放的工作指導手冊,采取物業報、居民提、按圖查、現場核的方式,全面清查小區公共資源,收回物業管理用房500平、社區服務用房340平。
“這些閑置用房不是‘沉睡資產’,而是居民的精神家園”。她帶著業委會成員到鐵路小區、隆基家園小區等先進業委會走訪取經,學習資源盤活經驗,如今,原先閑置的房屋已搭建了辦公區、工具角、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區域,有效滿足了業委會工作和居民生活需求。
她積極調動小區黨員中心戶、熱心業主、物業公司等力量,發揮好小區志愿服務隊作用,通過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等方式,及時解決居民家庭糾紛、下水道堵塞等訴求,著力做好居民全時段服務保障,用心用情構筑和諧幸福家園。
現在的望山居小區,已沒有了昔日電動車充電的“飛線”,停車的秩序也變得更加井然,亂堆亂放、亂系亂掛、亂貼亂畫等行為正悄然消失……一個更加規范有序,整潔安全的小區新畫卷正徐徐展現。
從北國鶴城到黃海之濱,從黨校講堂到小區樓院,退休后的劉立新以共產黨員的赤子之心仍在發光發熱。當問起治理心得,她說道:“哪有什么訣竅,不過是多聽大家嘮家常,多看群眾皺眉頭。”這質樸的話語,恰是對基層治理最美的詮釋。
(半島全媒體記者 段姍姍 通訊員 尹建筑 楊馥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