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叨叨丨反向過年、不發紅包……這屆年輕人開始“整頓”年味了,春節TA們這么過
近日,#這屆年輕人開始整頓年味了#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在大家的印象里,年味似乎總是帶著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固定模式:忙忙碌碌準備年夜飯,規規矩矩拜年走親戚,熱熱鬧鬧看春晚……然而,當時代的接力棒交到年輕人手中,春節也被賦予了全新的打開方式。一起來看,年輕人打算如何過春節吧↓↓↓
“每年過年,都像過關”?
作為傳統年俗之一,過年給晚輩發壓歲錢是一種“年味兒”的象征。然而在一些地方,紅包攀比之風愈演愈烈,紅包金額水漲船高,甚至給少了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人”,使得“壓歲”的美好祝愿變了味。不少網友表示,壓歲錢花光了年終獎。
@養豬大戶
每年發紅包都頭疼,給少了人家說三道四,給多了自己肉疼。只要成年人工作了,就得給孩子紅包。過年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發紅包。春節不再純粹了。
@簡單快樂
老家親戚生活不容易,每年孩子收壓歲錢時,我都想讓人家給20塊錢以下,但是不好說出來。
@愛吃巧克力的呆
包過年紅包既費錢又費神,至于紅包里包多少錢,更是兩難了,給少了,拿不出手;給多了,經濟壓力太大。
對此,年輕人紛紛呼吁,讓“壓歲錢”回歸本真,也能使節日回歸初衷,讓彼此都少一些壓力。
@桃
我們90后00后逐漸成為當家主心骨的時候,這些不良現象一定會消失的!
@昱言
自己先發紅包,不超過20元。
@玲瓏
廣東的傳統好,不攀比!
年貨新潮流:從“老三樣”到“網紅爆款”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春節,家里的年貨清單上總少不了瓜子、糖果和花生這“老三樣”。
但如今,走進年輕人的年貨購物車,你會發現,螺螄粉、火雞面、魔芋爽等網紅零食成了新寵,樂高桔子樹、jellycat玩偶等創意小物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就連寵物也擁有了唐裝披肩等充滿“年味”的服飾。
年輕人們開始追求個性化、潮流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從年貨開始,就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開始。
反向春運與家庭出游:春節主場大翻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反向春運”,邀請父母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這一新趨勢不僅減輕了春運壓力,也讓父母有機會體驗子女的生活環境。
此外,“家庭組團出游”也成為了春節的新風尚。在目的地的選擇上,除了經典的“北上賞雪”和“南下避寒”“非遺游”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關注。
某旅行網站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平臺上包含非遺景點、非遺體驗等內容的“非遺游”相關搜索熱度環比上月增長超過100%。逛燈會、廟會、欣賞民俗歌舞表演、穿漢服旅拍等,成為春節期間備受青睞的體驗項目。
創意年夜飯:舌尖上的春節新味道
年夜飯,是春節的重頭戲。但如今,這頓傳統大餐在年輕人的手中,不再千篇一律。有人把餃子包成了各種可愛的卡通造型,給小朋友帶來驚喜;有人將西餐的烹飪方式融入年夜飯,做出紅酒燉牛肉、芝士焗龍蝦等菜品;還有人干脆來一場火鍋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涮著各種食材。
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外賣年夜飯。他們動動手指,在手機上挑選來自各地的特色美食,無需繁瑣的烹飪過程,便能享受豐盛的團圓飯。
線上拜年:跨越時空的情感鏈接
走親訪友拜年,是春節的傳統習俗。而現在,線上拜年成為重要補充。短視頻拜年、語音祝福、云聚會等形式層出不窮。在無法面對面相聚的情況下,云聚會讓大家跨越地域限制,一起“云端”舉杯。
除了常規的問候,年輕人還在線上玩起各種互動游戲,比如云搶紅包、線上猜燈謎等。甚至有人制作了精美的電子拜年賀卡,配上自己的創意動畫或搞笑視頻,讓拜年充滿趣味。
娛樂新體驗:從“宅”到“動”的春節時光
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年輕人也帶來了新玩法。過去,大家可能只是圍坐看電視。如今,密室逃脫、劇本殺等沉浸式娛樂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此外,春節檔電影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小眾文藝片、紀錄片等作品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同時,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所也成為了年輕人春節期間的熱門打卡地。
讓春節年俗回歸本真
換新鈔,包紅包,在廣東紅包被稱為“利是”。過年“包利是”是廣東的年俗,意在表達祝福、祈求平安,金額一般是5元、10元,包50元就可以算是“巨款”。
壓歲錢本質上是人際禮儀的表達、是文明風尚的承載、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其傳統寓意不應被扭曲。如果一味地講面子、搞攀比反而會讓人倫親情變味,也會對孩子們構成不良示范。
近年來,各地相關部門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規范婚喪嫁娶,降低份子錢,狠剎禮金攀比、高額彩禮等不良之風,取得良好實效,有效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各地各部門也應加強宣傳教育力度,讓壓歲錢回歸祝福本義。
即將到來的農歷蛇年新春是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節,希望大家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積極參與當地特色文化習俗,度過一個愉快輕松的春節。
這屆年輕人對年味的“整頓”,并非對傳統的摒棄,而是在尊重與傳承的基礎上,融入創意靈感,讓春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半月談、央視網、上海靜安、中國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