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經營貸利率卷到“2”字頭?一線走訪:僅部分客戶可申請,3%仍是定價底線
進入7月份,有媒體報道稱深圳等地銀行的經營貸利率卷到3%以下,也就是“2”字頭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但是,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銀行內部人士對此有哪些看法?對此,財聯社記者進行了多方走訪。
問題一:經營貸利率跌到3%以下是最近發生的嗎?
7月以來,多家媒體持續報道,深圳等地的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股份行的經營貸利率均已經下降到3%以下,當然部分是需要疊加優惠劵。那么,這一事情是7月份才發生的嗎?
“這并不是新聞。今年上半年很多大銀行就已經發布了3%及以下的經營貸產品。只不過最近被炒作了而已。”某國有大行下屬支行網點人員告訴財聯社記者。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份,已經有媒體報道過,部分大行的經營貸利率已經下探到3%區間。比如,《北京商報》4月上旬曾刊發報道稱,北京、深圳地區當時已經出現了3%以下的情況。上述報道稱,北京地區一國有大行信貸經理介客戶有抵押物,再加上銀行給到的補貼權限,經營貸借款一年期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8%,不過低利率需要極優質客戶。
問題二:3%以下的經營貸利率真的容易申請嗎?3%底線為何重要?
“APP界面的低利率都是用來吸引客戶的,真正要辦理個人經營貸的時候,我們都進行專業的資質審核,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到3%以下。發放優惠券、利率3%以下的客戶基本都是定向邀請,或者有房產、工作不錯的客戶。一般人不可能申請到。”上述大行工作人員介紹,盡管信貸任務較重,但領導今年明顯加強了風控的要求。
某江浙滬上市銀行人士王敏(化名)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3%以下的貸款產品,一般人要想申請非常困難。某種程度上,“錢都流向了不太缺錢的優質客戶”。今年一季度會議以及多次銀行內部會議均強調,要進一步加強信貸風控管理,嚴把信貸關。“今年我行的經營貸利率一直都在3%以上,目前也沒有任何改變”。其進一步表示,所謂的利率優惠劵都是有期限的,在使用到期后利率會回升,“一些疊加利率3%以下,過了時間后還是會回升到3%以上”。
另外一家華東地區城商行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證實,目前該行經營貸利率還維持在3%以上。
王敏坦言,銀行的資金都是有成本的。3%的利率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大部分銀行的底線,超過3%還有可能盈利,低于3%則基本虧本。單純從成本角度來說,不考慮人力管理、房屋租賃、稅費等成本,國有大行吸納資金的綜合成本最低可以達到1%到1.5%的區間,但如果考量上述因素,再加上用于貸款不良的撥備等資金損失,則從營收平衡的角度來說,2.5%—3%已經是極限。事實上,有關部門對此也是清楚的。
“除非有特殊政策或者再貸款等方面的支持,我行包括消費貸等在內的各項貸款產品的利率基本都在3%以上”。某頭部股份行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
問題三:誰在炒作經營貸?經營貸不良情況如何?
“說是用于企業經營,其實過去很多人都是利用經營貸去炒房。”某券商宏觀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過去幾年為了支持小微企業,有關部門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經營貸投放的指導,但此后多家媒體均報道過,深圳等地發生了“套貸炒房”的案例。因為當時房貸利率普遍在5%、6%,而當時的經營貸普遍在4%左右甚至更低,中間有巨大的套利空間。“近期的經營貸新聞再度熱炒,不排除和貸款中介有關。因為經營貸最長的周期一般只有5年。”
事實上,財聯社記者登錄小紅書等平臺搜索發現,有關教導大眾如何申請經營貸的帖子屢見不鮮。
“前幾年的銀行經營貸,很多都是關聯房產的。”王敏也向財聯社記者證實。
王敏也指出,客觀來看,由于經營貸被很多銀行也列入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的范疇,由于每年監管部門對于銀行的小微指標完成情況都有考核指標。如果一些銀行沒能完成指標,或存在短期發力低利率經營貸的沖動。“我行上半年小微指標完成情況良好,不需要沖經營貸”。
此外,財聯社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多家全國性銀行都在發力科技企業貸款投放和普惠類貸款投放。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有政策鼓勵和支持,如果企業有真實貸款需求并且營業正常,目前貸款利率也已經接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