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職生·圖說 | 張明明——從專業準備到實現夢想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彤
早晨七點半,張明明準時來到服裝核心技能實訓室,和即將參加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學生一起訓練。實訓室里忙而不亂,學生們專注地設計、打版、制作,偶爾傳來縫紉機的嗡嗡聲和剪刀裁剪面料的咔嚓聲。張明明穿梭于各個工作臺前,時而點評指導,時而和學生一起細心打磨,神情認真而嚴肅。
今年24歲的張明明是城陽區職教中心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老師,也是這所學校的2016級畢業生。從一名普通中職生,到榮獲國賽一等獎的金牌學生,再到獲得全國行業技能大賽冠軍的金牌教師,她用7年的時間實現了華麗蝶變。
張明明從小就是個喜歡新鮮事物且敢于挑戰的女孩,只要是自己認準的事情,一定會全力以赴。“我是典型的天蝎座,好勝心強,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事兒,總想做到最好。”言語間,張明明眼神篤定,特別的自信。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幼兒園時喜歡畫畫,電視上的動畫,她看一眼基本就能畫下來;小學六年級時學校盛行花樣跳繩,她覺得很有意思,便一門心思想要參加比賽,苦練三年,初二參加了上海交互繩公開賽(青年組),獲得國內第一名,國際第二名的成績。“正是因為那次國際大賽,我的心理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場面也不會怯場。”
張明明很喜歡證明自己,學習成績向來不差。但相比較同齡人,她的思想頗為成熟,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在初三時就對未來有了初步規劃。“上大學會面臨著選專業的問題,那為什么不提前一點接觸專業?比別人提前一步,將來就業也會更有優勢吧。”恰好中考前各職業學校到初中自主招生,當看到城陽區職教中心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介紹時,她便明確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小的時候就喜歡給芭比娃娃做衣服,這個專業正好切中了我的興趣點。”認準了的事情,張明明一定會去做,以至于后來的中考成績過了普高線,她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2016年秋天,張明明踏入了城陽區職教中心學校的大門,以第二名的入學成績進入到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升學班里。她學習能力很強,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制圖、服裝工藝、材料設計等專業課程很快就入了門,也特別的感興趣。高一那年,她的考試成績基本保持在班級第一。如果沒有后來的一次公開課,張明明或許會按部就班在升學班里學習,然后參加春季高考,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技能。但學校金牌教師張凱的一次公開課,讓她萌生了參加大賽的想法,這對于她而言似乎更刺激、更具有挑戰性。
高一臨近暑假時,張明明加入了學校的技能競賽訓練小組,開始了緊張而又辛苦的訓練歷程。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她一個月內就系統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在這期間,她常常獨自在實訓室中深入鉆研,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我特別佩服我的老師們,他們不僅專業知識深厚,對待工作的敬業精神更是讓我感動。經常能看到他們接連七八個小時都埋頭于工作臺前,無論是設計圖稿的繪制,還是工藝細節的打磨,都傾注了無盡的心血與熱情。這種對專業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不僅為我樹立了榜樣,也激勵著我在服裝設計與工藝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精益求精。”
從市賽到省賽再到國賽選拔賽,張明明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了國賽的正式參賽選手。她只有一個目標:拿下國賽金牌。“國賽要求選手在7.5小時內完成20道理論題、款式圖設計、立裁出版、裁布修版和縫制,時間非常緊張,很考驗選手技能的熟練程度和心理素質。大賽前一個月公布賽題,接下來就是緊鑼密鼓的訓練了,因為最終的考試題會從公布的賽題中抽取。”每天一場模擬考試,其他時間制作衣服,張明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我認為最難的是立裁,這是整件衣服的關鍵,一旦造型結構、松量把握不好,就會影響成衣效果,需要多練。”2019年5月,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服裝設計與工藝項目中,張明明從1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國賽金牌。
同年四月份,張明明還參加了春季高考,憑借先前省賽二等獎的成績,她專業課免試升入了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讀大專。進入大學后,她更加清晰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她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因此在專業的學習上,不斷精進技藝。2022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服裝設計與工藝項目比賽中,張明明獲得了第一名;同年,她的畢業設計在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這一國家級賽事中脫穎而出,榮獲科技創新獎的殊榮,這是唯一一個入圍的省中職大專院校的作品,而她也在青島時裝周上榮膺“十佳新銳設計師”稱號。
畢業后的第一年,張明明應聘進入到業界知名的服裝設計工作室工作,從打版師助理做起。“這家工作室專門給英國皇室、明星等做定制,銷售渠道和店鋪主要是在英國,能進入這樣的工作室工作我感到特別的榮幸。”張明明說,工作室里的很多人都是大賽出身,無論是技能還是抗壓能力都過關,他們需要這樣的人才。然而,處于職業上升期的她有一天卻接到了母校的電話,學校的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需要她這樣的老師,歡迎她回歸母校執教。
“起初我內心比較糾結,因為成為服裝設計師一直是我的夢想,更何況我很喜歡那份工作,很鍛煉人,也很有發展前景。但成為教師,能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們,甚至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服裝設計師,這也算是夢想的延續吧。”經過再三考慮,張明明最終選擇了回歸職業教育領域,重返城陽區職教中心學校,擔任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教師。
“唯有自身技藝精湛,方能培育出杰出的學生。”這是她回歸母校執教之初便秉持的堅定信念。在這一信念的引領下,她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廣泛涉獵并緊跟服裝行業的最新前沿知識,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學生。她經常對同學們說:“在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精品意識,將每一件作品都視為藝術品來打造,以嚴謹的態度追求極致。”
近日,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3D服裝數字化師生職業技能大賽舉行,張明明首次和學生一同征戰國賽賽場,她以卓越的表現力一舉奪得教師組設計賽項冠軍。這一成就不僅向高校彰顯了中職校師生的高超技能,更向全國、全社會展示了職業教育的非凡實力。
回首往昔,張明明滿懷感激:“是學校與老師的精心培養,讓我得以通過技能實現自我成長。成功只屬于那些有準備且堅持不懈的人,只有堅定目標,勇于面對挑戰,勤于思考與實踐,我們的知識才能日益深厚,技能才能不斷提升。”張明明一直堅信,一技傍身,終身受益。她將引領學生們在技能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為中職教育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能人才,她也期待自己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年輕人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