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說生活 | 名字似有“加成”,日子越來越好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云天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是我堅信‘建國’這個名字帶給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10月9日上午,半島全媒體記者見到了78歲的孫建國女士,說起自己的名字,她的語氣中充滿自豪,用自己的經(jīng)歷講述著祖國的繁榮歷程。
孫建國和老伴
家庭貧困,上學前只有小名
“上學之前我是沒有大名的,在家都是被稱呼小名。”說起自己的家庭,孫建國女士萬分感慨。1946年,她出生在院上鎮(zhèn)武備五村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中,日常溫飽都很難滿足,全家人都在為生活忙碌。“我父親走得比較早,剩下母親獨自拉扯我們長大。”
作為兄弟姐妹7人中最小的一個,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貧苦,但是家人對她格外寵愛,等她到了讀書的年紀,全家人想盡辦法讓她讀書。“家里只供我讀書,那時候村里和我差不多年級的孩子,女孩子沒有上學的,男孩子也不多。所以我很感謝我的母親和兄姐們。”
“應該是1954年吧,我上學了。上學第一天,老師就幫我取了正式的名字‘孫建國’,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男性的名字,但是我很喜歡,特別是老師告訴我名字的意義后,我更認定了這個名字。”說起名字的由來,孫建國女士覺得她就該是這個名字。
越來越好,名字似有“加成”
“自從有了這個名字,我感覺自己學習起來特別有動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在班里擔任班干部,一直到高中畢業(yè)都是如此。”孫建國女士上學期間一直表現(xiàn)優(yōu)秀,高中畢業(yè)工作后,19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畢業(yè)后我就在老家從事鄉(xiāng)村教師的工作,那時候日子已經(jīng)開始變好了,很多家庭都愿意讓孩子接受教育了,接受教育的女孩也越來越多。”孫建國女士說,在從事鄉(xiāng)村教育期間,隨著接受教育的孩子增多,她能感受到人們不再單單滿足于物質(zhì)需求,文化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在教學7年后,孫建國女士嫁到了院上鎮(zhèn)大劉格莊,同時也把戶口和黨組織關系遷到大劉格莊,之后一直擔任村里的婦女主任、計生委主任和支部副書記,直到2000年退休。“我這也在村里干了二十多年,每次開會都會討論怎么讓村莊發(fā)展得更好,也是在黨支部的一點點努力下,日子越過越紅火。”
繁榮富強,祖國變化日新月異
“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好,吃穿不愁。”孫建國女士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以前過日子,三十幾塊錢養(yǎng)活他們四口之家,日子過得緊巴巴,吃的是地瓜和玉米餅,白面都很少吃,一件衣服穿好幾年都舍不得丟;現(xiàn)在過日子,兒子給安排寬敞的房子住,飯菜變著花樣做,女兒還時不時給買新衣服和好吃的,偶爾還會帶著出去旅行。
“現(xiàn)在出行多方便,遠的不說,就說咱們青島,說想去孩子們開著車就帶著去了,道路四通八達,寬敞平坦,用不了多少時間。”孫建國女士說她也見過了外面的高樓大廈和繁榮景象,但是還是覺得自己的美麗鄉(xiāng)村一點也不遜色。
孫建國女士說現(xiàn)在的政策好,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也是緊跟時代的步伐,村里基礎建設十分完善,道路硬化、環(huán)境美化工作都做到位。還有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村里老人聚在一起下象棋、打牌,日子過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