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噸水草根植淤泥,靜待“水清蟹肥” !水下綠色生態養殖時代悄然來青
蟹塘放水,是水草種植前一道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春的萊西姜山濕地,王聰帶著多名工人將眼前蟹塘的水放出一部分,8日當水草從南方省份運來青島時,他又和工人一道穿了水服在淺水中種起了水草。今年,將有160噸水草種植在400畝蟹塘里。
被種下的水草成為塘蟹“避難所”的同時還成它們的天然餌料,水草強大光合作用凈化水質的綠色生態模式,最終帶來蟹塘碳氮平衡、水清蟹肥。
南方水草連夜運來青島
4月7日的萊西姜山濕地,微風吹拂著竄芽的楊柳以及400畝蟹塘水面。午飯后的王聰又帶著多名蟹塘的工人開始忙活了。他們當天下午要做的,是把眼前4個蟹塘的水,放出一部分。等8日水草從南方省份運到青島后,當天開始種植。
“放水快。”王聰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當天下午4個蟹塘的水就放掉了大約一半,留了40厘米水位。40厘米水位,適合種植水草。
8日午夜,兩輛共載40余噸水草的大型掛車從南方跨省向山東青島姜山濕地急駛。早上,兩車安全抵達。
被王聰等人俗稱的水草,是學名“伊樂藻”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記者發現,這種植物莖圓柱形,質較脆。
伊樂藻早期分布于美洲溫帶,20世紀80年代,經日本引入中國,生于河道中。伊樂藻只要水上無冰即能存活,氣溫在5℃以上即可生長。但這種水草,在寒冷的北方,每年無能越冬。
“伊樂藻可凈化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同時還是河蟹優良的天然餌料。”王聰說,除了這些作用外,蟹塘種下水草另一重要目的是為生長過程中多次蛻皮的螃蟹,提供天然的掩體和臨時“避難所”,以防蛻皮期間受到未蛻皮的老蟹攻擊或被吞食,以致命喪。
21名工人著水服淤泥中種植
8日的暖陽照耀著400畝水域蟹塘,王聰一早就帶著工人來到了停在蟹塘邊上的掛車旁。當天和未來兩天,他們將這些遠道而來的水草種植在蟹塘里。
掛車車廂的護板打開,幾名工人手持鐵叉上車,將車上的伊樂藻裝到了停在掛車旁的三輪摩托車上。一名工人啟動了摩托車,將滿車的水草送到了蟹塘旁邊。
這天,在這里等待種植水草的工人有21人,這21人中的多人穿著水服分成了多組。其中徐杰、陳磊和小張分在了一個水草種植小組。
三輪車上的水草卸在了蟹塘邊上,小張拽著一艘停靠在蟹塘邊上的小船,將水草抱進了船中,踩著蟹塘淺水中的淤泥向徐杰和陳磊的身旁走去。
“在蟹塘中挖坑是個體力活,我年紀輕,先挖。”徐杰說著,用手里的鐵鍬在淤泥中挖了一個坑,旁邊的陳磊將抱在懷里的水草抓了一把彎腰放在水坑中。此時,徐杰又在1.5米之外,鏟了一個坑,并順勢將鐵鍬中的淤泥放到了前一個已經放置了水草的坑中,將水草壓實。如此動作,一簇水草就種植成功了。
“一簇種植的水草大約1斤左右。”陳磊說,每簇水草的間距大約1.5米,經歷春夏秋和初冬后,水草在水中野蠻生長,漂浮在整個蟹塘中。
“最終長成的水草,是種植水草初期的4到5倍。”王聰說。
生態養殖靜待“水清蟹肥”
對年齡僅有30多歲的徐杰而言,挖坑、填土這個程序不是他工作的全部。淺水淤泥中的他,挖填了1個多小時后,鐵鍬被40多歲的陳磊接了過去,此時的徐杰去牽船運草。三人在水中隔段時間交換一次角色,配合的相當默契。
一個上午,3人將1.5噸水草種植在了蟹塘里,其他多名工人也在蟹塘忙碌不停。
王聰說,早前,他們分別向已經投放了蟹苗的蟹塘中種植了部分水草,今年他們將在16個蟹塘中種下160噸水草。去年曾經試種過,但今年種植量大。
伊樂藻盡管是一種藻類水草,但價格不容小覷。
“1個月前引進種植的水草,當時每噸5000元。”王聰說,“隨著氣溫的升高,這種水草在南方省份生長已經很旺盛了,目前價格回落到2000元/噸。”
王聰說,身為水生植物的伊樂藻被種下,成為塘蟹“避難所”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還是塘蟹的天然餌料,這種天然餌料其強大光合作用將有效凈化水質。無疑,這種“水草調控”的綠色生態養殖模式,最終帶來蟹塘碳氮平衡、水清蟹肥。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 長圖站丨水門最高禮遇,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啟青島航次!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靜待“破繭成蝶”
- 低空經濟調查丨外地游客來青熱衷“云端玩法”:假期首日,一家航司50余人排隊體驗飛行駕駛
- 半島V視|4月4日晚,主場見!青島男籃主場升級靜待季后賽
- 新婚夫妻來青度蜜月,不懂潮汐被困小島!利用沖鋒舟,消防緊急救援
- 打破隔閡!跨越700公里,10名高中生志愿者來青牽手孤獨癥青年
- 半島V視|第63位山東籍去臺老兵回家!劉德文再次來青,幫即墨老兵“葉落歸根”
- 青島故事|“技高”不怕巷子深,來青修鞋37年見證青島人穿鞋變化
- 今年6艘郵輪來青將超40個航次、鼓勵流量明星來青演出、打造曲阜路愛情文藝街區……
- 上海骨科專家本周六來青!著名脊柱外科教授陳雄生3月8日坐診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
- 重磅回歸!“愛達·地中海”號郵輪5月接力來青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