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汽車失智,服務不能失智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高書華
智能化汽車給人們出行和生活都帶來了方便,但智能汽車如果“失智”,也能急死個人。
10月7日,一女子發視頻講述了長假期間自駕前往四川甘孜的意外遭遇。位于海拔4000多米看日出時突然遭遇暴雨冰雹,一家三口急忙跑到自家的理想汽車跟前,不料手機信號弱無法解鎖車門,打理想400客服電話請求救援時,被客服拒絕,車主無奈砸車玻璃自救。
需要說明的是,手機開不了鎖,還可以用鑰匙開車門。但女子出于對理想品牌的信賴,出門時并沒有帶機械鎖的鑰匙。女子稱,“發視頻不是為了跟他們理論,只是吐槽理想400的接線人員分不清楚輕重緩急。”
這是一個盲目相信現代智能的極端個例。智能技術確實便捷了人們的生活,可以開車出門不帶鑰匙,用手機APP就能解鎖。但這種智能是有附加條件的,例如充足的電力供應、一定強度的數字信號等。現代城市能滿足這些條件,智能汽車顯得“聰明伶俐”,和主人“默契十足”。而在嚴寒、高海拔、深山等極端條件下,影響到了汽車電池或手機信號,智能汽車就可能“失智”。此時,如果用鑰匙機械開鎖,就能避免被拒之門外的尷尬。對此,女子也坦承,“當時如果帶著車鑰匙就不存在問題了”。
但問題的關鍵并不止于此,車企理想400客服接線的口徑前后不一,客觀上影響到了用戶的體驗,更值得反思。
若如當事女子所說,前一個客服表示無法救援,后一個則回復能救,那是否說明在理想400救援系統里,什么情況可以救援的標準尚不統一?作為一家主打智能電動車的新能源車企,其智能不僅應該體現在汽車上,也應該體現在其服務上。這樣前后不一的回應,在用戶及公眾眼里就是“失智”的表現。
理想汽車官網稱,致力于為家庭用戶打造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的產品和服務。但用戶當天的體驗算不上便捷也談不上舒適。企業應該預想到極端場景下的用戶體驗,打造無死角服務網絡,真正成為用戶孤立無援時的后盾,才能贏得用戶發自內心的信賴。
高速發展的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是否意味著一些看上去落后的傳統方法就可以被放棄?工信部正在醞釀關于強制安裝車載收音機的新規,或可給出答案。這份對《車載無線廣播接收系統》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要求,汽車將被強制裝載實體收音機,而非數字模塊收音機。因為,只有實體收音機,才是突發應急狀態下確保民眾迅速有效接收權威信息的重要基礎設施。
或許,傳統與現代兩套系統并存,才更符合“智能時代”的發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