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制定”三項漁業碳匯領域行業標準獲批發布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近日,自然資源部正式發布了《反滲透膜污染物鑒別試驗方法》等31項行業標準(〔2024〕46號)。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張繼紅研究員牽頭、吳文廣助理研究員和劉毅工程師等骨干成員參與完成的《海洋生物資源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技術規程 貝類(筏式養殖)》(HY/T 0435-2024)、《海洋生物資源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技術規程 大型藻類(筏式養殖)》(HY/T 0436-2024)、《海洋生物資源碳增匯計量和監測技術規范 大型藻類(筏式養殖)》(HY/T 0437-2024)國家海洋行業標準正式獲批發布。這是黃海所自2021年發布國內首個漁業碳匯領域標準《養殖大型藻類和雙殼貝類碳匯計量方法 碳儲量變化法》(HY/T 0305-2021)以來,再次獲批的相關海洋行業標準,為構建我國漁業碳匯計量評估標準體系提供了方法學支撐。
《海洋生物資源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技術規程 貝類(筏式養殖)》海洋行業標準規定了海水筏式養殖貝類碳庫貢獻的調查、測定和評估方法及質量控制等要求,該標準適用于我國管轄海域范圍內海水筏式養殖貝類的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
《海洋生物資源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技術規程 大型藻類(筏式養殖)》規定了大型藻類筏式養殖生物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過程中生物質碳庫、沉積物有機碳庫及惰性溶解有機碳庫碳儲量的調查、測定、碳庫貢獻評估方法及質量控制等要求,適用于我國沿海大型藻類筏式養殖的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
《海洋生物資源碳增匯計量和監測技術規范 大型藻類(筏式養殖)》規定了利用大型藻類筏式養殖的增匯措施、基線與碳計量方法及實施措施和監測等要求,適用于我國沿海筏式養殖大型藻類增匯的計量和監測。
該系列標準的發布和實施,使得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碳庫貢獻調查與評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是在海洋生物碳匯列入碳交易制度后,發掘和提升我國碳交易潛力的重要基礎,對于我國充分挖掘海洋生物碳匯潛力、大幅度減輕預定的減排目標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