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五年五個翻番”目標!建設科技強市,青島明確“四個主攻方向”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為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市,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青島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 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9月6日,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就《行動計劃》的相關內容予以介紹。
《行動計劃》在總體思路上,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確立了“一個總目標”和“四個主攻方向”。“一個總目標”,就是要高質量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四個主攻方向”,就是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
圍繞建設科技強市,確定了“五年五個翻番”目標,爭取到2028年,五項重點科技創新指標力爭實現“翻一番”,包括科技型企業數量翻一番、超過2.2萬家,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翻一番、超過800億元,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量翻一番、超過2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一番、超過1200億元,技術經紀人數量翻一番、超過3400名。希望通過五年不懈努力,實現城市創新資源集聚力、產業創新策源力、創新人才吸引力、科技成果轉化力“四力”的大幅躍升,使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同時,青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等榜單上,爭取位次前移。
《行動計劃》主要涵蓋8大項、28小項具體任務。
加快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引領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引領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引領海洋產業走在前列。針對不同產業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科研條件,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實施“強鏈”“建鏈”“布鏈”“海創”四大計劃,每年組織100項左右技術攻關項目,布局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切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重點發揮嶗山實驗室“國家隊”作用,加強海洋領域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研究。完善國家—省—市實驗室體系,建好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矩陣,做強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超前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動科技與產業緊密融合。重點完善科技成果跟蹤對接、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轉化聯合支持和科技評價激勵等機制。深化產學研合作、補齊中試環節、促進轉化應用,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二次開發、中試熟化、應用場景示范等平臺項目,加快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墻內開花墻外香等堵點痛點問題,更好激發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活力。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壯大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重點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發展梯隊。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建立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同時,激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創新活力,鼓勵國有企業投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面向民營企業開放市場、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打造適宜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
深化開放合作創新,構筑區域科技創新高地。重點發揮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平臺作用,加速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空間布局,依托科創資源集聚優勢區域,謀劃建設青島科創大走廊。統籌推進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創中心,開展更為精準的科技招商。
完善人才引育體系,夯實創新發展基礎支撐。重點面向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青年人才群體,實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動計劃,為青年人才搭建宜居宜業、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營造“青春之島”城市氛圍。同時,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在省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和科研攻關中挑大梁、當主角、擔重任,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和更有力的支持。
構建多元化投入體系,引導全社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重點加大科技創新財政投入力度,保持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持續穩定增長。深化財政科技資金“撥改投”改革,探索“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支持模式,撬動更多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科技創新。安排重大科技項目落地轉化資金,由政府領投支持重點科技項目落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額度上不封頂。
優化科技創新服務,厚植創新創業沃土。重點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健全“揭榜掛帥”“賽馬”等攻關機制,探索“里程碑”式管理。因地制宜打造大學科技園、創新街區、城市“硅巷”、標桿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科技創新。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探索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加大對標志性科技成果獎勵力度,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