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就是真相?不一定!警方查處利用AI編造網絡謠言案
AI技術發展迅速,現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熱點,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也趁機將其變為造謠、斂財的工具。8月21日記者從公安部網安局獲悉,公安機關依法查處此類網絡謠言案,目前已對利用AI編造“大風襲擊致人死亡”等網絡謠言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罰,并發布提示。
本月,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福建)南平松溪縣遭遇嚴重大風襲擊,造成棗嶺街一人死亡。”這則消息圖文并茂,甚至還有逼真的視頻片段,一時間引得大量網民關注和轉發。但經公安機關核查發現,這竟然是用AI編造而成的網絡謠言視頻。
經查,該謠言系發布者周某為博取關注、獲取流量,通過AI軟件生成的。周某對圖片和視頻剪輯拼湊后,制造出“有圖片”“有文字”“有聲音”的虛假信息,發布至網絡平臺上,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周某給予行政處罰。
據網警介紹,造謠者利用AI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簡單的特點,通過提供關鍵字,AI軟件便會自動在網絡上抓取相關信息,以熱點新聞和隨機網絡音視頻為素材,批量化生產網絡謠言,投放到各大網絡平臺上,實現吸引眼球或流量變現的目的。謠言的傳播率和影響力成倍增加。
當謠言披上AI的外衣時,不但能自動生成文本,還能生成逼真的圖片、音頻和視頻,讓不存在的場景變得栩栩如生,讓虛構的人物仿佛真實存在一般。這就完全顛覆了我們常規認知里的“有圖就有真相”,使人們對網絡謠言本身難辨其真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識別并抵制AI謠言呢?
網警提示公眾:一是好奇之心要適度,面對新奇夸張的信息,先別急著一探究竟,AI就是選擇、抓取大家關注話題來制造網絡謠言,利用網民好奇心進行傳播;二是切不可盲目相信和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在社交媒體或網絡上看到可疑信息時,可以先進行核實或等待官方消息發布后再判斷;三是在上網瀏覽信息時要保持對信息來源的警惕性,多訂閱官方媒體、政府部門的賬號,盡量選擇權威、可信賴的媒體或機構作為信息來源;四是注意網絡信息的邏輯性,如果發現一條信息在邏輯上存在明顯的漏洞或矛盾,它很可能是經過篡改或杜撰的。
- AI技術助力打造更懂用戶的辦公電腦
- AI動圖站|運動也能“開處方”?40分鐘解鎖心肺密碼,運動不怕再傷“心”
- AI創意短視頻|中國經濟的廣闊“舞臺”
- 半島調查丨青島成五一“頂流”!AI“導游”對決,哪個更好用?記者逐一實測→
- 公安機關公布10起網絡謠言案件,一個比一個離譜
- 行走黃河|做飯最怕冒溢,隱形的 AI之眼幫你看鍋
- 半島聚焦丨用AI做規劃成新潮!2025年“五一”假期旅行熱度或達近3年峰值,出行攻略來了
- 戚小妹探發布|山東“好房子”標準出爐!這場新聞辦發布會上有圖有真相,看看是不是你的“夢中情房”#好政策到一線
- 中國平安協辦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數字金融論壇,AI助力亞太金融數字化提升
- 從智能戒指到AI眼鏡,從懶人洗衣到模擬滑雪,消博會上—— 山東智造“劇透”未來生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