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網約車要和網約車司機搶生意?業內研發人員解讀
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網站6月30日消息,該局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的“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于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引發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外,此前有很多城市已經開始試點無人網約車的運營,很多企業也開始進行無人網約車項目的研發。
在武漢,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已“試水”該項目2年。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稱,“蘿卜快跑”在武漢已投入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網約車是否安全、什么時候能夠普及、會不會擠占傳統出租車、網約車司機的生存空間,成為很多人最近探討的話題。
日前,自動駕駛、互聯網行業多位研發人員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駕駛網約車現在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自動駕駛車輛在部分情況下的反應速度會快于人腦,但目前隨機應變的“學習能力”還不強,短時間內還無法替代真正的出租車、網約車司機。
北京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跑網約車
明確交通違法處理和事故責任認定
北京市經信局相關工作人員此前接受北京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北京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為自動駕駛汽車設定豐富的應用場景。符合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規定的自動駕駛汽車按照保障安全、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開展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道路運輸服務試點等創新活動。
《征求意見稿》表示,北京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于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除危險貨物運輸外的道路貨物運輸,擺渡接駁、環衛清掃、治安巡邏等城市運行保障,以及國家和本市支持開展的其他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還對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違法行為和事故處理進行了規范。
相關內容引發很多網友關注,自動駕駛網約車是否安全、會不會導致擠壓網約車司機的崗位等話題引發討論。
7月9日,在北京開網約車的蘇師傅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相比于此前幾年,現在網約車司機收入并未提高甚至有所下降,這其中有很多因素,但開網約車的人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肯定是原因之一。在其看來,未來如果出現更多自動駕駛出租車或者網約車,競爭肯定會更激烈。
不過也有司機表示,短時間內自動駕駛還是替代不了司機。北京出租車司機翟師傅認為,北京早晚高峰的路況是很復雜的,而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應該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完全替代人的程度,所以他個人并不擔心被機器取代。不過翟師傅也承認,現在的科技發展較為迅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或許會比他想象的更快。
用戶體驗無人駕駛網約車:
有人覺得自在安全,有人曾被繞路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北京此前已在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技術的測試。
據北京日報報道,2020年9月,北京率先規劃建設全國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2022年12月,全無人駕駛汽車第一次在北京亦莊上路;2023年3月,無人駕駛車輛面向市民開放提供打車服務,當年7月開始商業化收費試點。目前,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累計為31家測試車企發放了道路測試的牌照,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2800萬公里。
在武漢等城市,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的“試水”范圍則更為廣泛。2022年,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開始在武漢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今年5月15日,“蘿卜快跑”召開發布會稱,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蘿卜快跑”計劃于2024年末在武漢達到收支平衡,預計在2025年實現盈利。
多名搭乘過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武漢市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嘗試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原因很多,例如能夠較好地保護隱私、補貼較高等。“有時候天氣很熱了,但是有的司機不愿意開空調,無人駕駛網約車里可以隨意調節溫度,很自在。”武漢市民溫女士說,晚上搭乘無人駕駛網約車感覺安全一些。
不過也有一些乘客表示,自動駕駛網約車還存在需要改進的部分,例如在特定的路況或天氣條件下,無人駕駛車輛的表現不如預期。
有網友表示,無人駕駛網約車或是為了安全,或是不夠智能,相同距離在耗時上往往會多于有人駕駛的車輛。
“我從白沙二路上車,到東合中心旁邊下車,明明有近路,但上次打的無人駕駛網約車繞了好幾圈。我平時18分鐘左右的路程,它最終用了30多分鐘。”在武漢市經開區上班的李女士說。
此外,李女士認為,現在無人駕駛網約車數量還比較少。她有朋友在光谷上班,其樓下可以選擇上車地點,本來想體驗一下,但等了40分鐘車還沒有來,最后還是去坐地鐵了。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如何?
業內:應對復雜交通環境的能力需加強
7月7日,有武漢網友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一輛“蘿卜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在武漢街頭與行人相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行人躺在無人駕駛網約車前,交警正在現場處置。
百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回復稱,該起事故是車輛在綠燈亮起啟動之際,與一名闖紅燈人員發生輕微接觸。
雖然被接觸者“經檢查無明顯外傷”,但該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的又一次討論和關注。
在北京從事自動汽車駕駛研發的郭先生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把現有網約車運營方式用到無人駕駛汽車上并不困難,現在爭議比較大的是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程度。即使在各大科技企業、車企內部,關于是否要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也意見不一。支持者的觀點主要是認為機器的感知、反應速度要快于人腦,因此在很多場景下,會做出比人腦更快、更準確的反饋。不支持的人則認為,實際駕駛中,會遇到情況遠比測試時遇到的場景多,需要更多隨機應變的反應。在這方面,人腦肯定具有更大的優勢。
郭先生說,以兩個人抬著一塊透明玻璃過馬路的場景為例,如果是真人司機,會很快做出反應;但如果是無人駕駛汽車,或許難以做出準確判斷。在郭先生看來,無人駕駛汽車也會運用到人工智能技術,但是人工智能也是在迭代發展的,目前還遠未達到像人腦一樣去準確學習駕駛技術的條件。
浙江某大學從事智能網聯汽車研究的周博士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技術層面,如“蘿卜快跑”等無人駕駛網約車項目已經處于L4高度自動化階段了,基本技術已經保障,但在面對復雜交通環境中的應對能力還需加強。這種情況下要不要去搶道、要不要去超車,這些命令的得出需要在試點中、在人類駕駛現實情況中收集數據,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讓無人駕駛表現得更有經驗。
周博士表示,目前無人駕駛網約車多是在部分區域進行測試,而很多問題需要全域落地才會暴露出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需要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現階段的政策更多的是試點和探索,完全普及還需要時間。”
是否會增加網約車司機競爭壓力?
技術人員:短時間內不會形成競爭
與傳統出租車和網約車相比,無人駕駛出租車在人工成本上有明顯優勢。
以“蘿卜快跑”此前公布的其在武漢運營的數據為例,如果是無人駕駛汽車,在武漢10公里的行程費用僅為4元至16元,遠低于普通網約車的18元至30元。由于無需司機,無人駕駛網約車能夠實現全天候、不間斷運營。
對于未來或將有無人駕駛汽車參與競爭,一部分司機擔心市場份額會被進一步壓縮,但也有司機并不悲觀。在重慶開了8年出租車的張師傅說,雖然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斷進步,但他覺得在重慶復雜的城市道路上,真人駕駛更可靠一些。
從事自動汽車駕駛研發的郭先生表示,目前制約無人駕駛網約車發展的除了技術問題外,還有成本問題——幾年前無人駕駛汽車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一個激光雷達就8萬美元,車載計算機要20萬人民幣,這些年成本雖然有所下降,但是造價依然不低;如果市場化經營,經營者肯定要考慮這些成本問題,“所以,目前還談不上大面積鋪開,以致出現擠占出租車、網約車司機生存空間的情況。”
郭先生和從事智能網聯汽車研究的周博士均表示,智慧道路建設是一整套系統,不是單有車就能完成的,還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現有路網上構建出高效的自動駕駛路網。現在無人駕駛汽車試點城市之所以多是一二線城市,是因為這些城市的智慧路網建設相對成熟。
“就像無人駕駛車輛的專用車道一樣,配套一系列設施,去輔助無人駕駛車輛的定位導航等,而這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周博士說。
不過郭先生表示,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人員,從長期來說,他看好無人駕駛網約車的發展。“如果技術逐漸成熟,驗證無人駕駛網約車的技術、流程是可行的,那這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機遇。那到時候,走在前面的企業肯定也更有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