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半島全媒體記者探訪薛其坤家鄉:那艘“小船”啟航的山村

2024-06-26 10:12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78984)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牛曉芳 谷朝明

沿著盤山路繞過一座又一座山頭,一塊醒目的白色石牌終于出現在眼前——西峪村。這是剛剛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薛其坤院士的家鄉。

除了村口那塊建于2019年的地標外,這座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高都鎮的小村莊,看起來同沿途的每一座村莊無異,白墻紅瓦掩映在夏日的郁郁蔥蔥里。

在多個公開場合,薛其坤曾自喻為“一艘從沂蒙山區駛出的小船”,并多次提到山東人的性格特質對他逐夢科研路的幫助。探尋“小船”駛出的痕跡,一位科學家的成長之路徐徐展開。

薛其坤的“擰勁”

生于1963年12月的薛其坤,在艱苦中磨礪了樂觀、堅強的性格。

在堂叔薛慶存眼中,薛其坤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孩子:和同伴們一起“摸魚撈蝦”,擅長用玩笑話把大人們逗樂,是他的一面;聽話懂事,每逢假期都要回家幫忙割麥子、干家務,是他的另一面。讓薛慶存印象最深刻的,是薛其坤的“擰勁”。

“其坤是那種擰勁的性格,非要把事情搞懂。學習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不管是在吃飯還是干什么,都要先去翻書,弄懂以后才回來吃飯。”薛慶存說道。

在當地方言中,人們用“擰勁”形容人“犟,一根筋”。在薛其坤身上,“擰勁”成為他身上寶貴的特質,助他在學習上出類拔萃,自小學至高中,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優異的成績背后,是家人的放心與省心。“放學回家就幫忙干活,我攤煎餅,他拾柴火、燒柴火,還要哄孩子。”在母親孫云花眼中,薛其坤自小就是聽話、能吃苦的孩子,是家中那個能幫父母分擔繁重勞務的長兄。

薛其坤的家鄉,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高都鎮西峪村。

“也沒見他做作業,但是從小學習就很好。也不管他,也不問他,我一個字都不識。他就是自己干,自己學,吃苦。”孫云花說道。

在長輩們眼中,薛其坤的學習天分早已顯露。

薛其坤的初中老師李大年回憶,薛其坤在讀高二那年,參加了縣里組織的首屆“物理化學數學競賽”,獲得了物理、化學第一名和數學第二名的好成績,在物理方面的天賦在彼時已初露鋒芒。

“我砸鍋賣鐵供你上學,人家不上咱不用管他,咱得好好上。”孫云花說,因為薛其坤在學習上的優異表現,他們作為父母為支持兒子的學習傾注了全力。

薛其坤的母親,孫云花。

薛慶存記得,為了支持兒子上學,薛其坤的父母曾去鄰近的新泰賣蘋果、賣豆腐。“上大學時,他們家里糧食都不夠吃的。”薛慶存回憶,薛其坤的父母依然扛著地瓜干到糧站換糧票,“好讓兒子帶去學校吃飯用。”

“再窮也要供他上大學”

求學路是艱苦的,但是在孫云花眼中,兒子“很能吃苦,怎么都行”。

初中畢業后,薛其坤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拔至縣城讀高中,每兩周回家一次。三十多公里的路,他靠步行要走三四個小時,每次回家帶走煎餅、咸菜,還有1元錢的生活費。

“其坤沒有錢了,去借同村同學的三塊、兩塊,回家就說‘媽媽我借了同學三塊錢’。我說‘行啊,我在家借了你拿去還人家’。”孫云花回憶道。

“上大學時候很窮的,我什么也沒給他。截了一塊布,做了個褂子去的,也沒有秋褲秋衣,就穿了個褂子去。做了一個褥子,就這么寬,到濟南一個親戚給他套了一個被子。”談及往事,老人動情落淚。

“好好上學,長大了好吃饃饃,吃上饃饃就不孬了。”在薛慶存眼中,“上大學、當工人、吃饃饃”就是最好的出路,“沒想到他這么有出息。”

薛其坤與家人。

“再窮也要供他上大學”,這是父母的“擰勁”;一心要考取山東大學,這是薛其坤的“擰勁”。

1979年,薛其坤報考山東大學,因幾分之差未被錄取。因心懷在物理領域持續鉆研的夢想,他放棄了去本地一所大學的就讀機會,復讀一年后,終于如愿考取山東大學光學系激光專業。

這種“擰勁”,推動薛其坤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持續前進。

本科畢業后,薛其坤將中科院研究生列為下一個奮斗目標,這一考就是三年。第一次考研,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第二次考研,物理只考了39分。雖然在其間也曾獲得其他高校讀研的機會,但他依然堅持,第三次考研,終于考進中科院物理所。

“這是他人生選擇中的兩次轉折點。”堂弟薛其濤感慨道。

小山村走出8名博士

作為村中較早的大學生,薛其坤成為村里“知識改變命運”最有說服力的榜樣,帶動了整個村莊的尚學風氣。

“科學研究道路上雖荊棘滿布,但高峰上的盛景永遠值得我們為之傾注,有為者永不會停住向上攀登的腳步。”這是薛其坤精進不息的心聲,也是他對家鄉學子的寄語。

幾十年來,這個只有167戶、476人的小村莊里,走出了1名院士、8名博士、15名研究生、30多名本科生,學子們走出家鄉后,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比學習、上大學”已成為村中多年來的傳統。

薛其坤為家鄉成功升學的學子贈送筆記本并贈言。

西峪村黨支部書記張強介紹,在薛其坤的影響下,自2018年起,村里設置了“升學獎勵基金”,激勵村里的學生們好好學習、持續深造。“考上本科獎勵1000元,碩士獎勵1500元,博士獎勵2000元。”張強說,“自獎勵基金設立以來,村里每年都有學生考上大學。”

薛其坤為這些成功升學的學子準備了筆記本,他在扉頁上寄語:弘揚沂蒙精神,為祖國富強讀好書。

盡管兒子更忙了,一年僅在過年時回家一次,偶爾因工作路過時,也只能在家里短暫停留一小時,這次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消息也是從兒媳口中得知,但對兒子如今取得的成就,86歲的孫云花仍一遍遍激動地說,“好好干,繼續干,為國家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