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近年來北海區海洋生態狀況總體穩定,去年直接經濟損失為近十年最低值

2024-06-19 22:07 半島都市報·半島新聞客戶端閱讀 (72081)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雷

6月19日,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分會場活動在青島舉辦。活動介紹了北海局科技創新賦能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的中期階段性成果,分享了北海局分批次、分項目參與我國南北極考察工作情況。北海局分黨組書記、局長杜繼鵬,分黨組成員夏新參加現場活動。

活動中,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副主任溫國義、北海預報減災中心副主任趙鵬、北海預報減災中心副主任高松、北海生態中心高級工程師孫樂成分別就北海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北海局科技創新賦能海洋事業、北海局參與極地考察等工作與大家進行主題分享。

活動期間,北海局相關領導為北海局“極地”船青年突擊隊授旗,北海局參與過極地科學考察的老中青三代考察隊員通過視頻為海洋工作者們送上祝福。

當天活動還發布了《2023年北海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和《2023年北海區海洋災害公報》。

《2023年北海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以北海區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數據為基礎,通過系統分析、科學評價,全面呈現了北海區海洋生態格局和狀況,闡述了鹽沼、海草床、牡蠣礁、泥質海岸、砂質海岸、河口、海灣等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狀況和變化趨勢,總結了綠潮、赤潮和局地性生物暴發等海洋生態災害發生情況。

結果顯示:近年來北海區海洋生態狀況總體穩定,部分區域生態狀況有所改善,生態保護初見成效。北海區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大型底棲動物等種類組成和多樣性指數均處于穩定狀態,生境狀況無明顯變化,局部海域呈富營養化狀態。海草床生態系統狀況為優良,鹽沼生態系統狀況為中等及以上,河口和海灣生態系統狀況基本穩定。黃河口、遼河口等典型生態系統狀況持續向好,西太平洋斑海豹等珍稀瀕危生物種群逐步恢復,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2023年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均較2022年有所減少,綠潮和局地性生物暴發等生態問題依然存在。

《2023年北海區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23年,北海區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綠潮和赤潮為主,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和海平面變化。其中,風暴潮過程出現7次,較近十年(2014年—2023年,下同)的平均次數偏多;近岸海域災害性海浪過程出現15次,較近十年的平均次數偏少;2022/2023年冬季海冰的冰情等級為2.5級,與常年冰情基本持平;黃海綠潮最大分布面積約61159平方千米,最大覆蓋面積約998平方千米,規模為近十年第二高值;發現赤潮過程15次,累計面積約426平方千米,同近十年相比,發現次數偏多,累計面積偏小;侵蝕較重的砂質監測岸段主要分布在遼寧省和山東省沿海;河北省北部和山東省沿海部分監測區域海水入侵程度加重;渤海和黃海沿海海平面分別較常年高122毫米和74毫米;沿岸表層海水溫度較常年偏高1.1℃。

2023年,北海區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330.00萬元,無人員因海洋災害死亡失蹤。與近十年相比,2023年直接經濟損失為最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