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文化“兩創”,山東何以起勢出彩
山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近年來,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耕齊魯人文沃土,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保護傳承、普及教育、傳播交流,推動文化“兩創”起勢出彩。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長期工作生活在山東曲阜,參與和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他提出了關于“賡續中華文脈、涵養文言寫作能力”“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的建議。
近些年,文化自信讓越來越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幕后登臺,積極轉化為生產力賦能發展。在曲阜,許多中華經典成為中小學誦讀教材;在淄博,古老的淄博絲綢與嶄新的文化地標“牽手”打造出文化“兩創”新IP;在濰坊,手造博物館和“山東手造?濰有尚品”展銷基地有力推動風箏、吉他制作、黃金珠寶加工等優勢手造產業發展......山東各地通過打造、提煉文化“兩創”成果的亮點特色,讓文化軟實力融入了地方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的方方面面?;Y源優勢為發展勝勢,化先天優勢為發展強勢,化生動實踐為發展聲勢,山東一路探索,一路實踐,讓文化“兩創”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鑒往知來深化研究闡釋中守護文明印記。在文化“兩創”的積極探索中,山東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從高水平建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出版中華儒學經典著作集成《儒典》,到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大型文獻《齊魯文庫》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從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加快建設,到“海岱考古”品牌持續擦亮,再到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成勢見效。山東在文化研究闡發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雙重發力,立起新時代山東“文化泰山”。無論是用考古發現實證山東文脈在中華文脈形成中產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讓人們從“活”起來的文物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堅定自信自強,還是加強對齊魯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為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山東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傳承創新中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儒家文化、齊文化、黃河文化、泰山文化、紅色文化……古韻今風交融碰撞,滋養著億萬齊魯兒女的精神世界,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底色。山東注重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創新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彰顯齊魯文化特色的文旅產品,“山東手造”頻頻出圈,“美德山東”“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品牌更加響亮。從畫筆到刻刀,從泥土到紙張,沉淀了千年之美的“山東手造”,既留下了時間的痕跡,更不乏創新的精髓;從一村一點的“單打獨斗”,到“四廊一線”五條文化軸線上的區域協同,山東把傳統文化點位串成線、連成“廊”,讓分散的文化資源產生聚合效應;從超燃的“村BA”到熱鬧的“村晚”,從生活氣息滿滿的“黃河大集”到熱氣騰騰的鄉村文化旅游節,鄉村文化創新掀起新一波文化賦能浪潮,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文化惠民的紅利。山東通過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現實載體,使其具備更多可見可觸的質感和親和感,這些無處不在的圖景,詮釋著文化“兩創”的時代內涵,彰顯著山東作為文化大省的自信和魅力。
在搭建平臺促進交流中唱響文化自信之音。文明,因互鑒而鮮活;文化,因傳承而不朽。山東注重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精心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黃河文化論壇,深化國際友好城市交流互鑒,文化交流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在尼山,連續舉辦了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有大批中外學者、國際友人來此交流,一起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最初的儒家思想學術論壇,到文化、教育、歷史等議題的研討,再到經濟、生態、傳媒、藝術、中醫藥等多個領域的交流;從論壇對話,到文旅體驗、光影秀等文化展示體驗活動,論壇涵蓋面越來越寬廣、活動越來越豐富。一場場跨越時空、超越國界的文明對話,讓人們愈發驚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綻放文化自信自強的時代華彩。一個個富有國際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的高端平臺,已經成為全面展示齊魯大地深厚文化、錦繡山河和悠久歷史,生動講述中華文明與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故事的重要載體。
打破“傳統”與“現代”間的藩籬,架起從“思想”到“行動”的橋梁,乘著全國兩會的東風,共商改革發展穩定大計,共謀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相信厚重的“山東提案”、鮮活的“山東建議”,將為打開文化“兩創”新局面帶來更多新思路、新舉措。(文/張藝凡 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