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讓創新為經略海洋揚起風帆!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熱議海洋科技創新之路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劍指海洋強省目標的山東更應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有新的作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山東有豐厚的海洋科研底蘊和資源,如何在原有優勢上更上一層樓,如何推動海洋科技創新與海洋產業接軌,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王凡代表:
海洋科研要讓企業當好命題人
王凡代表
經略海洋是國家戰略,更是山東的主戰場之一。無論是產業還是創新,無論是區域協同發展還是擴大開放,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向海圖強作為重要內容。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中心籌建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王凡代表注意到,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的十二個“抓實抓好”里面,很多都跟海洋有關。
王凡代表介紹,就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2024年重點工作的第一條“抓實抓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來說,其中就包含要“全力服務保障嶗山實驗室建設”等有關海洋創新工作的部署。
對山東來講,海洋經濟是一個支柱性產業,而海洋科研、海洋教育又在全國范圍內有優勢。在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這個主題上,海洋科技創新如何引領海洋現代化產業的發展是其中一個巨大的命題。
王凡代表認為,在這個命題上,山東的潛力巨大。“我想,未來省市各級政府、大科研機構,無論是科研界還是產業界,都要認真研究這個主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我對此充滿信心。”
以海洋科技創新引領海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山東未來將如何破題?王凡代表表示,客觀分析來說,過去我們山東的海洋科技優勢和高等教育優勢,跟我們的產業結構不是太吻合。導致我們培養的海洋科技人才,我們取得的海洋科技成果,對我們的海洋產業支撐度遠遠不夠。
他說,大家都講要讓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但是如何融合?對此,他建議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所謂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企業要做好出題人的工作,要跟創新鏈進行交叉,形成雙向滲透。要把企業的需求在創新中及早地傳播出去,使得科學家在應用型研發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市場需求導向。這樣一來,海洋科研拿出的成果才能夠更好地被市場所接受,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產業的發展。
王凡代表建議,“現在各種各樣的平臺,包括各種孵化器、各種成果轉化中心和基金紛紛成立。但實話講,僅僅從科技或者從創新鏈挖掘資源潛力是不夠的,要從產業鏈入手去引導。”
馬翠萍代表:
加快推進海洋食品現場快檢,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馬翠萍代表
海洋有豐富的資源,海洋食品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青島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教務處處長馬翠萍代表長期從事海洋工作,尤其對海洋食品安全領域關注頗多。她說,在省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這也是大家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海洋食品的生產和消費是青島的重要產業,同時也關乎百姓餐桌安全。而海洋食品安全需要快速檢測手段做支撐,也希望未來自己的研究能夠為青島乃至山東的海洋食品安全作出貢獻。
馬翠萍代表表示,我國海岸線綿長,海洋水產品資源豐富,以魚類、甲殼類、貝類為主,每年海洋水產品捕撈量上千萬噸,產業年產值近萬億元。青島作為山東省著名的海濱城市,水產品產量更是達到每年100萬噸左右。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生鮮海產品也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
馬翠萍代表介紹,傳統海產品致病微生物檢測以培養法為主,然而培養法操作復雜,耗時4-6 天,無法滿足快速檢測、應急事件檢測的需求。因此需要簡單、快速、現場檢測的新型檢測手段為海產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她所在的青島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馬翠萍課題組,近年來致力于致病微生物核酸快速檢測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開發出自主產權的“等溫核酸擴增+比色檢測”一體的核酸快速檢測技術。并積極和當地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研究,目前已實現20余種相關檢測試劑和檢測儀器的產業化并投向市場。
馬翠萍代表介紹,他們課題組目前研發的產品,可用于致病微生物核酸的快速檢測與鑒定,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等,以及魚類物種鑒定,如三文魚真假鑒定等。其研究成果有利于減少海洋食品中毒事件發生和因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又可以鑒定昂貴魚肉種類,降低真假肉類事件發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
“我認為,食品快檢一定是未來的一個趨勢。而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各方的聯動,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撐。另外政府部門也需要提供一些引導和保障,把這項工作做好。”馬翠萍代表呼吁,政府和企業應聯合起來,針對海產品食品安全核酸檢測制定相關行業標準,讓生產企業和執法機構真正有法可依,共同推動海洋產品行業健康發展。
李克文委員:
構建現代海洋信息化平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克文委員
“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保障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需做出系統規劃、陸海統籌、山海共濟等舉措,以全面推進山東省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石油大學教授李克文委員表示,我們還需進一步開發利用海洋新能源,保護海洋環境,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推動產教研融合,培養海洋領域高端人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的相互促進。
李克文委員建議,要加快海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海洋信息化平臺。他介紹,目前,我省利用海洋信息資源的潛力還可以得到再發揮,這就需要從頂層設計上整體規劃、統籌布局,加快海洋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省內優勢的工業體系,構建覆蓋我省各海域、陸海統籌的觀測網絡,從而整合各類海洋信息資源,實現海洋信息資源的智慧應用。打通信息流動節點,實現所有海洋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力求實現“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在海洋調查、監測等領域推動海洋“工業化”+“信息化”建設,鼓勵扶持發展前沿技術的海洋裝備制造企業。
“還要優化提升傳統海洋優勢產業,攻堅發展新興海洋高新技術。”李克文委員建議積極推動發展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新能源、海產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構建我省獨立自主、創新求是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發展現代化海洋養殖業發展新體系,突破漁業育苗關鍵技術,優化各海域一體化、多元化的養殖布局,并利用高新技術推動傳統漁場向科學化、智能化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升海洋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水平,推動海洋漁業、海洋能源、休閑旅游等多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現代海洋發展新模式。
李克文委員認為,還需要推動海洋產業學科發展,促進產教研結合,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和質量。建議制定涉海學科梯度建設支持計劃,重點扶持海洋經濟急需的相關學科,提升海洋科學領域的創新能力。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新技術有機融合于海洋產業,鼓勵相關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或通過知識產權入股等多形式參與實體產業,優化成果轉化鏈條;擴大海洋經濟高端人才培養規模,鼓勵高校與涉海企業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培養產業發展真正所需的專業人才。
良好的海洋發展環境離不開完善涉海政策法規的保駕護航。李克文委員建議,要健全海洋法律和制度保障體系。明確海洋生態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加強海洋科研和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為海洋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法律支持,制定健全的海洋事故應急預案和風險防范制度,明確事故責任、處置程序和賠償機制,以降低海洋經濟活動可能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