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山東堅持滿足文化需求和增強精神力量相統一,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促進廣大農村群眾物質富足、精神富有。
身高近兩米!即墨滿貢80畝香芋大豐收,一畝能賣4萬多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
一顆芋頭身高近兩米,放在地窖里發酵一個月以后,就能產生三種口味……10月20日,即墨龍泉街道滿貢村種植的80畝香芋迎來了大豐收,每畝低產量4000斤,市場價每斤10元,一畝地就能收入4萬。而為了帶動村民致富,村集體成立了合作社,主打黑小麥面粉、火燒等農產品。村書記親自上陣直播帶貨,半年賣出2萬余單,迎來省內威海、東營以及四川等地的村書記前來學習,成為帶領村民致富的新樣板。
探訪:
昔日荒山變“金山”,80畝香芋大豐收
10月20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即墨龍泉街道辦事處的滿貢村。隔著很遠,就能看到綠油油一片高高的芋頭葉子。
村書記劉永龍介紹說,這里原本是一處荒地。年輕人陸續外出以后,村里的老人種不過來,這些地方沒有人搭理全部長滿了野草。合作社出資金將土地進行了平整,并從外地引進了經濟價值高的香芋。今年第一次種植了80畝,目前正值收獲季。
記者看到,這片香芋個頭普遍較高,最高兩米左右。一般人站在地里,幾乎被芋頭葉子遮蓋。在地里,村民需要把芋頭葉子砍掉一部分后,才能利用拖拉機將根莖弄出來。同時,收獲的拖拉機,也安裝了兩條“大長腿”。
但是,根莖被刨出來以后,并未發現芋頭。劉永龍說,香芋跟普通的芋頭不同,它的果實長在地上。剛從地里刨出來的時候,并不能立即食用。為此,他們在地里挖出了一條深兩米的大溝,將香芋的根莖埋在地里發酵一個月左右,芋頭才會真正成熟。
收獲:
一顆芋頭三種口味,畝產4000多斤不愁賣
“香芋發酵以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上中下有三種口味,”劉永龍說,現在剛收獲還看不出果實的形狀。等發酵好以后,外邊的莖葉陸續掉落,里面的芋頭就會露出來。這個時候,果實才算真正的成熟。香芋上邊比較甜,中間比較糯,下邊則很香。一顆芋頭能吃出三種口味,市場的價格也比較高。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每斤10元到15元左右。雖然是第一年種植,經驗不豐富,畝產量也達到了4000多斤,預計每畝收入超過4萬元。
“還需要一個月才能上市,但是我們一點也不愁銷路,”劉永龍說,他們現在主要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最近一段時間,他們拍攝了很多關于香芋的短視頻,不少粉絲都前來詢問如何購買,準備提前下訂單。
“明年會繼續擴大規模,同時引起其他新品種嗎,”劉永龍說,村民們參與的熱情很高,背后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通過直播帶貨,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村民們的收益有了保障,參與的積極性也就有了。
村集體帶頭成立合作社,書記網上直播帶貨
村書記劉永龍說,滿貢村由原來的9個村組成,前幾年村里的收入并不好。作為一名80后村書記,他就想著如何能帶領村民一同致富。于是,他就想到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是由村集體來成立的,這也是他們區別于很多合作社的地方,”劉永龍說,2022年4月,新村所屬9個網格村經濟合作組織和293戶村民入股,總投資額126.1萬元成立的滿貢合作社,建設農產品加工廠。
“做什么才能脫穎而出,成為擺在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劉永龍說,最終他們選擇了營養價值高的黑小麥。從一開始,他們就選定了綠色、有營養的路線。黑小麥收獲以后,全部采用石磨來加工,經過十道工序后成為全麥面粉。隨后,他們利用全麥面粉又加工了饅頭、火燒、面條等產品。
“剛開始的時候沒銷路,就想到直播帶貨”劉永龍說。今年3月份,他們注冊了抖音賬號,開始嘗試網絡銷售。其他人干了一段時間后,沒有太大的起色。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直接上鏡直播。
沒有任何經驗,平時面對鏡頭的時候,他還會有點拘束。但是,想到村民辛苦種出來的小麥沒出路,自己不斷咬牙堅持,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經驗。
半年賣出兩萬單,引來省內外村書記來參觀
事情的轉折點,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過了兩個多月以后,正好趕上黑小麥面粉制作的火燒上市。原本只有幾十個人的直播間,突然涌入了幾千人。
“不停地有網友詢問,一旦有了互動,在直播間里講解的熱情就更高了,”劉永龍說,當天晚上一下子就賣出了300多單,準備的饅頭、火燒全部銷售一空。從此以后,粉絲數量也開始逐漸增長。
通過黑小麥打開了銷路以后,他陸續開始介紹其他產品。其中,包括村里的地瓜、秋月梨、冬桃等等。每天只要有時間,他就會研究新品以及各種直播知識。很快,線上的銷售渠道被打開。
目前,滿貢合作社的抖音賬號,粉絲已經達到了2.4萬。從今年4月份接手以來,他已經賣出了累計2萬余單。產品賣到全省各地,而且很多都是老客戶。劉永龍說,現在省外的不少客戶都過來咨詢,但是目前還沒有放開這部分銷售。主要是目前的一些產品,對保鮮度有要求,運輸時間過長容易產生變質。目前,他們也正在研究這一問題,希望能將村里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去。
成功將村里的農產品賣出去以后,他在線下也成為一名“紅人”。其他村的書記看到他成功以后,陸續來到這里取經。不僅如此,在相關部門的推薦下,省內的威海、東營等城市,甚至四川一些村書記也來學習參觀,他都自己的經驗一一傾囊相授。如今,即墨周邊有許多村書記,也開始在網上嘗試直播帶貨,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農村致富新樣板。
展望:
挖掘“鄉土”品牌,讓村民在家門口致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村里這兩年年輕人越來越少,大部分都在外地上班。留在村里的,有不少都是年紀大的人。
“周邊沒有工廠,年紀大了也沒啥活能干,”劉永龍說,成立了合作社以后,隨著線上銷路逐漸打開,各種農產品的加工制作都需要人工。本身就是農活,沒啥技術難度,勞動強度也不大,村里年紀大的人只要愿意干,都能參與進來。比如曬蘿卜干、加工面粉、蒸饅頭火燒等等。村民到合作社干活,一般都是按照小時來計工,一天也能掙100多元。
“這個活在家門口就能干,入股的村民還能分紅,”劉永龍說,現在合作社還處在發展的初期,但是已經明顯給村民帶來了收益。而且,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未來,他們希望挖掘更多具有鄉土特色的產品。為此,他們正籌備建立研究院,專門從事新產品的開發。同時,他們希望能培養出更多的網紅,將產品賣往全國各地,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在家門口致富。
- 青島故事|一天能賣2千多串!“90后”河南小伙帶家人扎根青島夜市,面筋烤出幸福滋味
- “80后”王承彬出任聊城興業控股總經理,此前將帥已多次換任
- 青島故事|80后新農人返鄉當“田管家”:一年托管10萬畝,年產值超2000萬
- 畝產3000斤,一斤能賣30元!萊西大棚葡萄提前半月搶鮮上市
- 畝產3000斤,一斤能賣30元!萊西大棚葡萄提前半月搶鮮上市
- 青島故事|香椿、羊肚菌……平度80后夫妻返鄉種大棚,還搞起文旅項目
- 辟謠新聞:關于“80后死亡率突破5.2%”的虛假信息
- 聽·見|“80后”女設計師在萊西老城區公益畫哪吒,成新晉打卡地
- 即墨馮家河野生海虹大豐收,每日上岸萬余斤
- 葡萄樹下的致富新路:80后小伙返鄉種羊肚菌,一畝增收兩三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