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用牛奶送服、剝開膠囊外衣服藥……家長們,這些誤區要避免 ?
半島網8月15日訊 寶寶生病對于爸爸媽媽們實在是一大考驗,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趕緊吃藥!消炎的、感冒的......片劑的、顆粒的......
恨不得孩子一下就好起來。
可是服藥絕不是簡單的“1+1=2”,過量服藥會嚴重威脅寶寶健康。
在我國,14歲以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超八成家長給孩子的用藥存在安全隱患。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身體發育尚未完善,藥物在體內的處置過程(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往往與成年人有明顯差別,對神經系統藥物尤為敏感。青島婦女兒童醫院藥學專家提醒:兒童用藥時一定要遵醫囑。同時,還要在用藥時避免這些誤區:
服藥方式誤區
誤區一:服藥時加糖或以果汁、牛奶送藥
家長為了讓孩子配合服藥,有時會在藥中加糖或用果汁、牛奶等送藥,這是錯誤的。
糖中含有的礦物質,可與藥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從而在胃中產生渾濁沉淀;果汁中含有的酸性物質可能中和堿性藥物;牛奶中所含蛋白質、脂肪酸則可在藥物表面形成薄膜影響機體的吸收,這些錯誤的方法都會使藥物療效大打折扣。
誤區二:剝除膠囊包衣后服藥
膠囊藥品體積較大,不好分割,孩子服藥用時有抵觸心理。為了讓孩子順利服藥,有些家長采取剝離膠囊包衣后沖服藥粉方法送服,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膠囊包衣可以掩蓋藥物不良嗅味,提高藥物穩定性,或將藥物送至胃腸道定時定位釋放最大藥效等作用。剝去膠囊、服用藥粉不僅可能無法使藥物定時定位釋放,而且直接服用藥粉還可能加重消化道不良反應。
誤區三:強行喂藥
孩子哭鬧強行喂藥,容易使藥物嗆入氣管,輕則引起呼吸道炎癥,重則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危及生命。另外家長趁兒童熟睡時給藥,藥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經,可反射引起喉部痙攣,也是不可取的。
藥品濫用誤區
誤區一:濫用抗菌藥
寶寶出現感冒、發燒、腹瀉等癥狀,盲目使用“消炎藥”,是錯誤的。
在常見的兒童疾病中,有些呼吸道疾病、腹瀉為病毒感染所致,這些疾病使用抗菌藥物既不能縮短療程也不能減輕癥狀,濫用抗菌藥還可能導致耐藥菌株的二重感染,甚至損害肝、腎等器官。因此,應當在有明確感染指征時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治療。
誤區二:濫用退燒藥
小兒發熱原因很多,常見有感冒、扁桃體炎、肺炎等。孩子發燒時,一概而論服用或重復使用退燒藥,都是不合理的。
3個月以下的小兒發熱應慎用退燒藥,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可選擇外用栓劑減少不良反應。重復使用多種退燒藥會使劑量加倍,出現體溫驟降、虛脫等嚴重不良反應。而當小兒發熱未查明原因輕易服用退燒藥,則會掩蓋病因,不利于診斷治療。
誤區三:濫用維生素、微量元素
維生素、微量元素是身體生長發育和維持健康的要素之一,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長期盲目濫用維生素在體內蓄積會損害兒童健康,如維生素A過量可出現胃腸道反應、頭痛等中毒癥狀;鋅在血液中濃度超過15mg/L時,會損害巨噬細胞;大劑量鈣劑會造成骨骼過早鈣化,影響身高正常生長。
兒童用藥,家長們要注意這些
在專業醫師和藥師指導下用藥,根據孩子的診斷結果選擇對癥藥物,才能保證藥到病除。
掌握正確的喂藥方式。如給小寶寶喂藥時,可借助藥勺、滴管、喂藥器等,將其放置孩子舌根,輕輕按壓,既便于吞咽,也可避免嗆咳。
觀察孩子用藥后的反應。如出現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就醫,避免產生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