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隨著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公司20萬噸級礦石碼頭岸橋從“明航”輪上卸下滿滿一抓斗礦石,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年吞吐量突破6億噸!
2019年,在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超級平臺上,山東港口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超越2100萬標準箱,挺進東北亞樞紐港;干散貨完成吞吐量1.8億噸,混礦作業量穩居全國第一;原油吞吐量完成1.17億噸,進口原油穩居全國第一;件雜貨吞吐量突破4000萬噸,紙漿、銅精礦全國領先;郵輪全年完成出入境旅客27萬人次,同比增長45%,增長率全國第一;威海港吞吐量完成2400萬噸,同比增長14%,集裝箱同比增長10%……增幅位居全球港口前列。
當前,中央不斷給山東賦能,山東港口將秉持“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托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的發展策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物流樞紐港、金融貿易港、產城融合港、郵輪文旅港、智慧綠色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狀態、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服務融入全球“端到端”供應鏈體系中,助力山東發展,助力中國經濟的再次騰飛。
面向未來,青島港將立足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大局,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關于做“三個表率”、出“三個更多”的要求,搶抓交通強國建設、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區等重大政策疊加機遇,堅持創新引領,推進量效齊增,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作業最安全、價格最合理”的“四最”港口,為廣大船東貨主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開創共贏發展的新未來。
細數青島港6億噸發展之路,無不凝聚著港口攀登者的奮斗足音,展示著新動能的澎湃力量!
“半天超過一年”:印證新中國成立70年經濟發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年青島港只完成了15艘船舶作業,吞吐量僅為72萬噸。
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青島港吞吐量完成2002萬噸。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年,青島港吞吐量超越億噸,跨入綜合性國際億噸大港行列。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島港也踏上了發展快車道。2006年,吞吐量超越2億噸;2008年,超越3億噸;2012年,超越4億噸;2016年,超越5億噸。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后,山東港口青島港勇擔重任,轉型升級,創新發展,2019年吞吐量一舉突破6億噸!換算成每天的吞吐量達165萬噸,這意味著,如今青島港不到半天的吞吐量,就超越了1949年一年的吞吐量。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裝卸工藝的深層次轉型,是創新驅動的時代樣板,更是青島港人砥礪奮進的流光歲月。
20世紀60年代初,碼頭工人作業場景。
在青島港解放前的半個多世紀里,碼頭上幾乎看不到機械的影子,手搬肩扛這種原始落后的裝卸作業方式長期沿用。解放前,鐵锨和二齒鉤子是碼頭工人唯一的勞動工具;1954年,青島港還沒有一部機械;1976年,集裝箱作業工具從最原始的撐棍起步;80年代初,一萬多噸的礦石船要干12天。
如今,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青島港告別了手搬肩扛的汗水經濟,率先邁進全自動化的智慧時代。
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碼頭和全球首個“氫+5G”智慧綠色碼頭相繼投產,生產效率屢破世界紀錄,全面超越人工碼頭,比國外同類碼頭效率提升50%以上,締造了智慧港口建設的“中國方案”“青島模式”。同時,青島港集裝箱“振超效率”、礦石效率、紙漿效率也穩居世界之最,并連續打破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
握指成拳: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激發更大發展動能 2019年8月6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揭牌成立,青島港發展迎來了更大平臺和嶄新機遇。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托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青島港向海向陸,提升國際合作水平,謀求更大突破。
山東港口7個港口緊密聯手,不斷推進“整合、融合、耦合”發展,連續開通了12條航線,初步形成了“以青島港為樞紐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圍繞各自區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線布局”的干支線網絡配套發展格局。
堅持“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海向,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持續加大與全球大船公司的深度合作,前20大船公司都在青島港開通了航線,航線數量從年初的165條增至175條,中遠海運、地中海航運等大船公司紛紛升級運力。
陸向,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聯合海關、鐵路、船公司等共同拼搶內陸腹地,提高輻射能力。今年以來,青島港內陸港從10個增至15個,海鐵聯運班列從40條增至48條,全港累計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3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0%,繼續領跑全國沿海港口。1-11月份,濱州、德州、菏澤地區從青島港進出的海鐵聯運箱量分別同比增長了137.4%、75.8%、18.2%,鄭州、西安、烏魯木齊地區分別同比增長了16.5%、17.3%、7.8%,為當地外貿進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
打造“國際化的青島港”:與全球供應鏈體系加速融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青島港加快融入國際合作,由“青島港的國際化”向“國際化的青島港”轉型。
成為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中僅有的兩家港口會員之一,有力提升了在全球港航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大力推進海外項目,與中遠海運港口合作的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投入運營。與馬士基共同管理運營的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碼頭一期工程已進入試運營。與中石油合作的緬甸馬德島原油碼頭運轉順利。
從1984年與日本清水港簽署友好港協議,到與拉脫維亞里加自由港、以色列海法港、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簽署友好港協議,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藍本,青島港沿線、沿路友好港數量達到25個,“朋友圈”越來越大。
加快貿易要素集聚,打造發展新優勢。
與日本伊藤忠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完成鐵礦石國際中轉超200萬噸,加快打造以青島港為中心、輻射日韓和臺灣地區的大宗干散貨國際中轉網絡。
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合作的保稅現貨原油庫正式啟用,實現外貿進口額1.8億美元,加快建設全球原油貿易集散、分撥中心。
加快金融要素集聚,拓展港口產業鏈金融服務。
打造“物流+金融+信息”三位一體的市場服務模式,構建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深度融合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金融服務拓展至金屬冶煉、油品煉化、糧食加工等12大行業,涵蓋15大主流貨種,服務客戶超600家。
同時,加快高質量發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實現了“A+H”雙輪驅動,打通了境內外資金通道,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影響力。
山東港口正在“大”而“強”的道路上闊步向前,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自信的筆觸、更加果敢的擔當描繪著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美麗畫卷。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9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