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動能轉換已在全省全面起勢,各地本應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局面,但在有的地方卻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靠要”的氛圍濃厚。日前,我省對落實新舊動能轉換動員大會部署情況進行專項督查,發現有的基層干部一提新舊動能轉換就強調困難,等著上面出政策;一提發展“十強”產業項目,就要求給土地指標、扶持資金;還有的說起來頭頭是道,干起來不見實招,只是“扯開嗓子”,還沒有“甩開膀子”。
凡此種種,無不是因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得法。來自督查一線的情況顯示,全省動員大會召開后,各市及時傳達學習會議精神,進行了廣泛發動和全面部署。但在壓力傳導上,卻出現了“上熱下冷、面熱點冷、政熱企冷”的現象。很多市、縣認識較早,行動較快,鄉鎮卻在重視程度、認知程度、推進熱度上打了折扣。黨政領導干部和大企業領導人的熱情比較高,但中小企業反應不夠積極。
在當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競爭環境下,這種“等靠要”思想實在要不得,最終只會誤了大事——“等靠要”完不成動能轉換!
正面的例子也很多,在青島市李滄區就有這樣一個事例——曾經的閑置樓,改造以后成了海內外知名的“院士港”,108位國內外知名院士簽約入駐,將為李滄區帶來“核裂變”級別的回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璞研制的抗腫瘤多肽小核酸粉劑已出來樣品,每克能賣到100萬-150萬元;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已經從青島種到了迪拜,擁有萬億級的產業前景……
各地新舊動能轉換都需要大量人才,財政并不寬裕的李滄區,靠什么吸引來眾多搶手的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王玉田坦言,打動他的是“院士港”的主動和誠意——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曾專門到北京,緊急邀請10位院士專家為他的項目開評審會。
反正一比較,同樣是新舊動能轉換,李滄區沒有“等靠要”,而是加快思想解放、勇于變革觀念、敢領風氣之先,實現了快人一步。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強調:“要著重從機械的政策依賴中解放出來,強化政策創新意識,不等不靠、不一味索要,努力做到主動作為求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面對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歷史機遇,要敢于將自身與全國先進去對標,不能自我陶醉、自我滿足;制定政策、推出舉措時,不能習慣看國家有沒有文件、外地有沒有經驗、過去有沒有先例。
新舊動能轉換呼喚主動擔當作為,主動作為也真正是大有可為:青島市黃島區將“掛圖作戰”設置在政府一樓大廳,將全體人員工作進展和考評等級進行公示;威海市已創新形成了“三個工作手冊”的工作推進機制,有層次、有分工、有節奏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臨沂市抽調20人集中辦公,成立16個產業專班和8條服務保障線,分別充實186人、65人負責產業推進和服務保障;濟寧市創新宏觀管理模式,建立了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集指揮調度、監督考核、企業服務、解決問題和匯報工作等功能于一體,開設企業服務專線,設計開發手機APP客戶端,服務企業6000多家,
對384個入庫項目實時視頻監測……
不囿于經驗,不循于常規,在探索新舊動能轉換新模式新路徑上,省內一些地方正加快從“跟”的思維向“創”的思維轉變。日照市在全國率先提出“港產城海”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以海龍灣項目為載體,計劃將1882米港口岸線還原為自然岸線,修復沙灘46萬平方米,騰退港口用地2000余畝,成為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工程。臨沂市建成我國首家開放式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金豐公社”,實現農民不種地、專業人員幫農民種地的作業方式,創造了現代化的農業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
改革需要魄力,特別是對于新舊動能轉換的瓶頸問題,需要放在優先位置去全力解決。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涉及的部門多,政策阻力大,單一部門缺乏協調手段、力度有限,真正管用實用的硬招實招往往通不過會簽環節,導致出臺的政策含金量不足。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正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需要各級各部門共同發力,主動作為。惟其如此,方能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贏得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
記者 袁濤 周艷
[編輯: 張珍珍]
相關專題:
推進綜合試驗 實現動能轉換——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