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九月生前照片。
馬女士親吻深度昏迷中的女兒。
從小就心地善良、懂事的小九月。
醫護人員向小九月鞠躬、默哀、致敬。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李紅梅 圖/青大附院及家長提供
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在20天時間里,無情地奪走了女孩九月的生命。再過3個月,這個漂亮、懂事、善良的小天使,就要過5周歲生日了。她短暫的生命里,給家人帶來了無限的歡笑。在她病重救治無望之時,家人忍痛做出決定:孩子離世后,無償捐獻她的器官,用于延續他人生命,也讓小九月以“另一種方式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6月21日上午7點58分,小九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她的雙腎、肝臟和一對角膜共5個器官捐獻出來,給5人送去了重生和重見光明的希望。
■不幸
4歲小可愛突患腦部絕癥 4歲多的小九月漂亮、可愛,特別是一雙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小九月出生于9月,再過3個月就是她5歲的生日。然而,讓人痛心的是,不幸降臨在第5個生日到來之前。
6月2日,小九月的媽媽馬女士發現女兒臉部抽搐,走路不穩。但此前一天,小九月還在幼兒園里跳舞,和正常小朋友一樣。突然的異常讓馬女士感到奇怪,于是帶小九月到青島本地醫院做檢查。核磁共振的影像資料顯示,小九月腦部長了東西,醫生建議馬女士帶她到北京去做進一步診治。
6月5日,在北京天壇醫院,小九月被診斷為“腦干占位性病變”,目前該病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北京天壇醫院的醫生告訴馬女士,對于小九月的病情,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都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對于家人來說,這無疑是晴天霹靂。馬女士在網上不斷查詢女兒所患疾病的相關信息,希望能找到一絲希望,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接受了現實。
在絕望之中,想到女兒眼睛那么漂亮,從小心地善良、懂事,“看到螞蟻都舍不得踩”,“90后媽媽”馬女士萌生了一個想法:一旦孩子不行了,就把她的器官捐獻出來,救助他人,讓她的眼睛能繼續看這個世界,“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延續她的生命”,就像她還活在這個世上一樣,心里有個念想。
■病重
“那種絕望,別人體會不到” 6月6日晚,馬女士帶著小九月從北京回到了青島。
回到家中,馬女士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在家中哭了一天,“那種絕望,別人體會不到。”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小九月的病情也一步步惡化,從走不穩到不會走路,再到坐不穩、排尿困難……
回到青島后,馬女士通過中國紅十字會聯系到青島市紅十字會,向工作人員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小九月的病情。6月14日,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張艷艷等,來到馬女士家中走訪,介紹了器官捐獻的相關事項,并看望孩子。
6月16日下午,小九月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微弱,開始昏迷。馬女士趕緊聯系了協調員張艷艷。隨后,急救車將小九月送到青大附院市南院區,此時她的呼吸已經很微弱,醫生及時進行氣管插管治療,維系著小九月的生命。青大附院組織專家為小九月做了會診,再次明確了診斷結果無誤。從6月16日下午開始,小九月就一直陷入不可逆的深度昏迷中。小小的身軀躺在病床上,靠呼吸機等設備維持著生命體征。
■捐獻
給5人新生和光明的希望 6月17日,馬女士和家人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簽字,同意小九月去世后無償捐獻出她的腎臟、肝臟、心臟、肺臟和眼角膜,用于救治他人。
青大附院器官捐獻監護室(DICU)副主任許傳屾介紹,“腦干占位性病變”雖然病情兇險,但不會出現顱外遠處轉移,因此小九月的病情不會影響器官捐獻。器官捐獻需要捐獻者符合“腦—心雙死亡標準”,小九月入院陷入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腦死亡之后,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醫護人員在有限的時間里,一方面維持著小九月的生命體征,一方面通過“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尋找合適的器官接受者。
6月21日上午7點58分,小九月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醫生評估后認為,她的雙腎、肝臟和一對角膜共5個器官可以捐獻,心臟和肺臟不符合捐獻條件。
小九月捐獻的5個器官通過“人體器官捐獻人登記及器官匹配系統”,分配給了5位患者,給他們送去了重生和重見光明的希望。
■死與生
每個捐獻者背后都有段感人故事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張艷艷做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已有5年,作為搭起死亡與新生“橋梁”的天使守護者,她深切感受到了這些年人們對器官捐獻的觀念轉變,“2014年我們醫院只有24例器官捐獻,2017年的時候就有175例了,很多病人家屬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了解到器官捐獻的知識,更容易接受器官捐獻。”
每一例器官捐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讓人心酸。“每一個器官捐獻者,都曾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但因為疾病、意外等過早地和這個世界告別,比如突如其來的車禍,造成嚴重的顱腦損傷,還有突發的腦出血。在這些人群中,他們可能都沒有給家屬留下一句話,人就沒了。”張艷艷說,“2015年,有個案例我印象很深刻:一個小伙子二十出頭,正在讀大學,國慶節放假的時候,這個孩子到了村口下車,正要往家走,一輛貨車飛奔而來……他再也沒有回家,也沒有給父母留下一句話。”
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5年來,張艷艷經常出現在生命垂危的病人身邊,陪同家屬守護在“生與死”的分界線上,也經常被器官捐獻者的家屬所感動。“像九月的父母,并不是狠心不給孩子治病了,而是確實走到沒有辦法能解決問題的地步。九月的父母和我講,‘能捐多少就捐多少,只要能救人’,很樸實的話,但是很多人卻做不了這種決定。”
“不是每個家庭、每個人都能理解器官捐獻的。”張艷艷說,2017年1月12日上午,一名中年婦女被送進重癥監護室,家人在其生命彌留之際同意了器官捐獻并辦好手續,令人意外的是,該中年婦女的一名親屬突然變卦,最后協調員還是根據規定遵從家屬的意見,把他們送回了家。
在中國人體器官自愿捐獻同意書上簽上名字、摁下自己的手印只需要幾分鐘,但是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人們卻需要糾結很久。現在醫生們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器官捐獻者家屬的不同意見,一個家庭無論有多少人同意,只要一個人有不同意見,醫生就不能進行器官捐獻工作。
回憶
孩子昏迷前說“媽媽,我永遠愛你!” 回憶起小九月生前的點點滴滴,馬女士不斷啜泣。馬女士說,小九月特別愛笑,從出生后就給家人帶來了無限的歡笑。小九月年齡雖小,但特別乖巧懂事、有愛心,小小年齡就知道和弟弟分享東西,周末早上醒來,自己吃早飯,自己玩,從不打擾睡懶覺的家人,還幫他們把臥室門關上,儼然是一個“小大人”。
“捐獻器官能救別人,就讓孩子為社會做點貢獻吧,孩子那么善良,她也會同意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小九月知道自己生病后,馬女士曾問小九月,“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救別的小朋友?”小九月點頭說“愿意”,還和媽媽拉鉤表示同意。
馬女士說,原本到9月,小九月就要過5周歲生日了,孩子生病后,她本來想提前給孩子過生日,但是沒想到病情發展太快了,這個小小的愿望也沒來得及實現。
“6月16日來醫院前的幾個小時,孩子還對我說‘媽媽,我永遠愛你!’”馬女士說到這里,又哽咽起來。
記者從青島市紅十字會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島市器官捐獻者總數是524例,2018年器官捐獻總數為75例。小九月就是全市第524例捐獻者,今年第75例捐獻者。她的名字也將被鐫刻在青島福寧園奉獻林的紀念碑上,供人瞻仰。
■網友評論
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媽媽! 6月21日,半島都市報官方微博發文《4歲青島女童因病離世,她捐獻的器官挽救了5個家庭》,來自全國的眾多網友紛紛在下面發表評論——
@海邊_守望者:小九月,看了你的新聞,讓人淚流滿面,愿你能乘愿再來,與媽媽再度結緣。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媽媽!
@M菲啊飛:這一定是個小天使吧,長得那么美,心地那么善良,天堂一路安好!
@Sailor4116:偉大的媽媽,勇敢的女孩!
@程天樂樂:她才4歲,不公平啊,好可惜啊,愿天堂沒有病痛,愿她的器官在別人身上能代替她一直活著!
@晴空下的菊花:一邊看一邊眼淚不止,希望這位善良的天使天堂一路走好!
@偶像的偶像是我的偶像:[蠟燭][蠟燭][蠟燭]希望孩子天堂安好,希望父母得到福報!
@趙小喵233:天使,你的眼睛很美,它會幫你看見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張欣婷ZXT:好漂亮的寶寶,希望她去往美好的地方,沒有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