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海綿化改造后的李滄區尚風尚水小區。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要說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高不高,收獲感、滿足感強不強,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小區居住環境了。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李滄區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對轄區的老舊樓院進行海綿化改造,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居住環境,收獲了無數點贊。今年底,李滄區將完成60個老舊樓院的海綿化改造整治。除了李滄區外,青島其他區市也紛紛下大力氣開展老舊樓院改造工作,根據2018年市辦實事,今年青島市將對500個居民樓院實施綜合整治,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提升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
●吐槽
小區地勢落差大
雨水倒灌進民居 4月30日,記者來到李滄區雙城小區時,干凈整潔的小區里鳥語花香,抬眼望去,樓前樓后多個植被帶打造而成的雨水花園各具特色,白色的鵝卵石在草坪上擺出一個個圓圈,美觀又醒目,小區整體環境十分優雅。作為一個入住已十幾年的老小區,在去年冬天,這里的居住環境還一直是居民較為集中的吐槽點,諸如雨水沖刷大、樓梯墻皮掉落、綠地損毀嚴重、圍墻開裂有塌方危險等。
“俺這個小區的地勢東高西低,落差有七八米,最擔心的就是下雨天了,只要雨水稍大點,地勢低的樓就容易發生雨水倒灌。”小區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在小區西側地勢較低的8號、9號樓,曾經在下大雨時,雨水沿斜坡傾瀉而下,灌入這兩棟樓的樓道里,住在一樓的居民家就遭了殃。以前還有個別居民圈占綠地種菜,小區樓前樓后的綠地損毀比較嚴重。“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小區東側的那處圍墻,不單單是影響美觀,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李先生掏出手機,找出幾張此前圍墻的照片給記者看,殘破的圍墻確實有些令人觸目驚心。
記者了解到,此處圍墻屬于多年遺留問題了,由于地勢原因,小區東側緊挨著一片未拆遷區域,早已無人居住,圍墻因年久失修已坍塌。未整修前,圍墻處樹根裸露、土層松軟,水土流失嚴重,盡管下方是一大片空地,但無人敢在此處活動鍛煉或者停放車輛。
●變身 固“危墻”建廣場,雨水花園花飄香 如今,經過一個冬天的樓院整治,雙城小區居民再提起居住的環境,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在小區內探訪時,來到了此前最讓人擔心的圍墻處,現在這里已經改成了一處安全可靠的小廣場。負責該小區海綿化整治的鄒先生介紹,為解除圍墻的隱患,他們首先清理了圍墻邊緣的荒草、樹木,然后通過鋪設護網、澆灌水泥等護坡手段,牢牢固定了此處圍墻和斜坡。此外,還在護坡下方設置了截水溝,方便雨水導流,將塌方危險徹底解除。“為了配合整個小區的美化改造,我們對圍墻采用藝術彩繪的形式進行美化,并將圍墻下方空地平整改造為一處小廣場,方便居民休閑活動或停車。”鄒先生說。
而對于小區此前綠地的損毀狀況,施工改造方充分結合地勢打造了十個雨水花園,通過鋪設透水磚、綠化帶增植補綠,以及設置下沉式綠地等方式,將整個小區的綠地有機串聯。如此一來,即便是一場大雨,雨水經過這些雨水花園的層層過濾、滯留、減速,匯集到地勢低處的雨水會大為減少。該小區的雨水滯留率提高到75%以上,達到了海綿化改造目標。
“小區的院墻也重新粉刷了,看起來跟個新小區一樣。停車位地面全部改造成透水磚,綠化帶里種了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的樹,高低錯落,開花可香了。”小區居民龍先生滿意地說。
●進展 48處老舊樓院正在變“海綿” 在李滄區華泰社區的老舊樓院海綿化改造中,除了建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還在島城首次采用了模塊化蓄水池進行雨水收集利用:通過小區內雨水管網末端收集雨水并經初期截污、棄流處理,然后儲存到蓄水模塊中沉淀澄清,最后經過地埋式一體機等設備的過濾、消毒,再將雨水提升至清水池,用于清洗路面、澆灌綠化等。改造后的華泰社區,不僅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對雨水也實現了“源頭控制、過程處理、末端收集”,做到了“小雨不濕鞋,大雨不積水”,同時還能凈化雨水,實現水的循環利用,體現了生態環保理念。
其實,每一個老舊樓院的海綿化改造,都是李滄區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海綿城市建設如今已成為李滄區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張名片。自2016年青島成功入選我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后,李滄區東起青銀高速、西至環灣路、南起京口路、北至湘潭路共計25.24平方公里的面積成為試點區域。李滄區將試點區劃分為樓山河、大村河、板橋坊河3個流域共182個項目,今年將完成132個海綿城市項目建設任務,完成70%的海綿城市建設面積。
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一部分,李滄區今年對轄區內較為陳舊的60個小區樓院進行海綿化整治,實現居民生活空間的宜居舒適。目前,百通馨苑、金水翠園、惜福家園等48個老舊樓院正在進行施工,年底前,60個小區樓院整治將全部完工。
●目標 綜合整治居民樓院 全市今年將達500個 據李滄區建管局工作人員介紹,海綿化改造主要包括鋪裝改造、綠地改造以及其他設施改造等方面。
首先,在鋪裝改造方面,將甬道破損且不透水鋪裝更換為透水性良好的陶瓷透水磚,并通過適當坡度將雨水導入樓間綠地。
其次,在綠化改造方面,對樓間綠地進行微地形處理,在綠地中設置下凹綠地和生物滯留設施,創造出可供雨水滯留、凈化、下滲的區域。
此外,在其他設施改造方面,小區車行道兩側增設開口路沿石,方便雨水流入道路兩側綠地;對堵塞、破損嚴重的建筑雨落管進行斷接,通過成品排水溝將建筑屋面雨水導入樓前綠地;部分小區則在雨水管網末端附近區域設置模塊化蓄水池,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小區綠地澆灑及道路沖洗。
李滄區建管局工作人員舉例說,在這些老舊樓院整治的海綿化改造中,尚風尚水小區的整治也是典范之一。經改造后,小區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居民宛若住進了世外桃源。工作人員說,他們利用尚風尚水小區的地勢,不僅打造了人工湖、木棧道,還豐富了小區內的植被層次,沿坡度設置了雨水花園和雨水收集池。特別是在下雨天,意境十分優美。
除了李滄區外,近年來,青島各區市紛紛下大力氣在老舊樓院改造方面開展工作,著力提升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比如,市南區等均將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列入今年區辦實事;市北區今年計劃綜合整治老舊樓院300處,全面完成三年整治任務,并免費為全區非物業管理居民樓院提供排水管網養護服務。
根據2018年市辦實事,今年青島市將對500個居民樓院實施綜合整治,進一步優化市容市貌,提升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