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臨沂2月9日訊 2月6日,國家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型骨干企業、中國機械工業100強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在杭州總部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1688大企業采購、阿里云、物聯網、大數據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提供更新體驗,并推動山東臨工加快向“互聯網+制造”轉型。
臨工集團大型挖掘機總裝流水線
“一元化運營體系”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山東臨工是以生產裝載機、挖掘機、路面機械等三大類產品為主的生產機械生產制造類企業,是中國三大工程機械出口商之一。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行業產能過剩、結構趨同的嚴峻挑戰,山東臨工也面臨著挑戰與變革,只有通過有效破解束縛企業發展的傳統機制障礙,轉變發展模式,改造傳統動能,激發創新活力,才能使企業呈現出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勢頭強勁的新局面。
近年來,山東臨工全面導入精益生產模式,在實踐中形成了臨工精益生產方式LPS(LingongProductionSystem)。隨著LPS的日臻成熟,山東臨工通過機制變革,迅速顛覆了傳統生產運營管理模式,實現了企業提質增效。
在生產管理方面,山東臨工將過去的生產、質量、工藝、安全等相對獨立的運營模塊進行整合,形成以質量運營為主導的一元化運營體系,建立了扁平化、模塊化、專業化的運營管理系統。這一顛覆使制造系統的生產責任與質量責任并軌,從體制上保證了生產制造過程就是質量控制過程,徹底破解了生產與質量“雙軌運行”、相互扯皮的管理難題。
從硬件投入轉向精準軟投入 過去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偏重于粗放的、外延擴張的發展模式,最終結果就是導致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行業發展不可持續。
面對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和行業競爭,山東臨工技改投資不再偏重于廠房、設備、基建、用工等有形的硬性領域,而是聚焦于增強戰略競爭力、提升創新驅動力的軟性投資,投資更有針對性地集中于基礎研究、自主研發、信息化建設、兩化融合、智能化改造、高技能人才培育、高端人才成長等軟性領域。規模擴張的重投資沒有了,而精準高效的軟投入卻使企業發展后勁更足了,因為它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軟投資結出的是發展動能轉換的硬成果。
山東臨工結合企業實際,按照“建制(健全創新制度)、搭臺(搭建創新平臺)、造氛圍(營造創新氛圍)”的工作思路,自上而下,大力推進創新管理模式,公司全員積極參與技術改造創新,涌現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僅有1000多人的技術工人隊伍里,就高密度誕生了以“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邱峰為代表的眾多“工匠級”人才,其中全國技術能手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省首席技師3人、省技術能手2人、市首席技師7人、市技術能手12人。
產學研一體化,開啟工程機械大數據應用的先河 近年來,山東臨工還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與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平臺,打造了數據采集分析平臺、虛擬設計平臺、試驗驗證平臺三大國際一流、行業領先的產品研發平臺。
山東臨工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19家單位作為發起人,共同創立了“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開啟了工程機械大數據應用的先河。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建立了疲勞分析模型、流體仿真模型、人機工程模型、虛擬裝配模型等產品研發數據模型,提高了整機能效,增強了產品可靠性,提高了設計一次成功率,大幅降低了研發成本,顯著提高了研發效率。
在山東臨工與阿里巴巴的簽約儀式上,山東臨工總經理文德剛介紹稱,“山東臨工于2016年就確立了互聯網融合戰略,制定實施了高端制造智慧化、智能化計劃。”
網格化生產助智能制造在這里生根發芽 為保證智能制造技術處于前沿優勢,山東臨工成立了100多個項目組,涵蓋了裝配、物料及焊接等制造領域,通過大量應用自動控制技術,踐行作業無人化、少人化理念,探索機器人自主設計制造技術,加快人機信息交互,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氣、電、液一體多功能全自動工作臺”、“I-DMS”系統、“AGV臺套配送”等一大批自動化項目已在事業部落地生根。
據了解,2015年山東臨工便與清華大學深入合作,開展智能制造、互聯網應用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利用其大數據技術研發能力和相關政策引領優勢,助力山東臨工整體創新升級;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進行產品設計、交付、營銷等環節的創新;以及優化產業鏈各企業乃至跨產業鏈協作,使山東臨工成為工程機械行業“互聯網+制造”領域的典范。
目前,山東臨工自主創新加工生產的以主控閥等核心部件為主的各類高端液壓產品,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和整機裝配,并且質量穩定。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標志著臨工高端液壓件自主加工制造能力走在行業前列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機制變革、戰略轉型有力提升了企業創新力,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2017年1-7月份,山東臨工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8.5%,其中,主導產品裝載機銷售同比增長高于行業29.3個百分點,挖掘機銷售同比增長高于行業54個百分點。(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記者 孫杰)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