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山新區街道鄰居節,居民現場咨詢律師。
文/圖 半島記者 李峰
以前,在很多老百姓眼中,如果遇到法律問題,請律師訴訟是一件很費時費錢的事兒,如今,在市北區,老百姓遇到涉法問題,首先想到的則是找“社區律師”。去年,市北區司法局組織開展了“律師進社區”專項工作,面向全區135個社區建立了社區律師工作站,81名律師以及45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社區簽署“結對協議”,定期進駐社區。社區律師配合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全天候參與社區的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矛盾糾紛調解以及社區和街道涉法問題的解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老百姓們不但法律意識提高了,鄰里之間、家庭之間矛盾更是明顯減少了。
幫老人解多年心結 “近年來,各街道社區鄰里之間,矛盾已經很少了,但隨著棚戶區改造、搬遷,房產的升值,還是會出現一些老年人房產和遺產的糾紛。”11月28日,浮山新區街道同樂路社區主任欒翠竹告訴記者,這幾年自己明顯感受到了居民調解內容的變化,隨著老年人遺產和房產等涉法問題的增多,社區調解員既要考慮到老人的心情又要符合法律法規,困難重重。
記者了解到,隨著“律師進社區”工作的開展,解決了不少老人的心頭之困、難言之隱。在同樂路社區有位80多歲的老奶奶,共有4個子女。在1999年,因為自己拿不出2萬多元的拆遷款,老人尋求4個子女幫助,最終大兒子拿出了全款。時過境遷,當年2萬多元入住的套一房,現在已經價值70多萬元。“大兒子認為自己當時拿了全款,房子就是自己的。另外三個子女認為老人的房子會被大兒子獨占,想要打官司爭得財產。”欒翠竹說:“之前我每次在社區里碰到老人,老人都滿面愁容,拉著說說自己的難處。我們也多次進行了調解,但效果并不理想。”
事情在“律師進社區”工作開展之后有了轉機,鄭偉城律師來到了同樂路社區,根據財產分割和繼承法相關內容,結合這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對四個子女進行了調解,當子女們認識到只要按照法律法規,大家的權益都能保障時,四個子女才恍然大悟,老人的心結也解開了,一場家庭危機迎刃而解。
135個社區有了“簽約”律師 自市北區開展“律師進社區”工作以來,市北區司法局從全區52個律師所和18個法律服務所好中選優,挑選了76名律師、59名法律工作者與全區135個社區簽訂了社區律師共建協議,以公益為民為宗旨,參與社區的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矛盾糾紛調解以及社區和街道涉法問題的解決。
如何讓居民能隨時隨地聯系上社區律師?市北區司法局副局長張建波說:“我們要求每一名社區律師每周至少到社區坐班半天,同時為其制定考核辦法,局里也會不定期進行抽查,雖然是公益惠民工程,也要保證工作落實到位。”
社區工作人員還專門制作了社區律師聯絡卡,發放給居民。居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涉法問題無法聯系到社區律師也可以先找到社區工作人員“掛號”備案,待社區律師來集中處理。
據了解,自市北區開展“律師進社區”工作以來,一年的時間里,全體社區律師共參與街道普法宣傳950次,為居民講法制課750次,接受委托調解的糾紛案件共1330余起,成功調解1263起,調解率95%,為街道解決涉法信訪23起,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維護了基層老百姓的合法權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