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秸稈就是天然氣“大氣田”
文/圖 半島記者 婁花 報道
半島都市報8月31日訊 焚燒秸稈、尾菜亂扔,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8月31日,記者采訪獲悉,國內第一座秸稈和尾菜綜合處理項目落戶平度,建成后,項目可每年處理產生的白菜垃圾4萬噸、黃儲秸稈7萬噸。正常運營后年產天然氣666萬Nm3,年產固態有機肥2.49萬噸,年產沼液肥2.23萬噸。本項目的實施可生產沼氣1344.65萬Nm3/a,年減排溫室氣體1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青島市大型生物質能源項目是華通集團與青島能源集團共同投資,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合作的新能源項目,位于平度市南村鎮。該項目采用中科院專利技術,以平度市及周邊地區秸稈和蔬菜尾菜等為主要原料生產生物質天然氣與生物有機肥,擬于2016年12月底竣工。
項目終端產品主要為生物天然氣(管道天然氣)、固態有機肥和沼液肥三種,產生的生物天然氣將直接進入能源集團天然氣管網。項目產生的肥料,一部分加工成有機肥銷售,一部分選擇適宜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和設施設備類型,實現田間用水用肥高效化。
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占地90畝,日產生物質天然氣2萬立方米,年產固體有機肥2.4萬噸,液體有機肥2.2萬噸,同時,年消納玉米秸稈7萬噸,蔬菜尾菜4萬噸。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北方最大規模且具有示范帶頭作用和可復制推廣模式的生物質能源項目,是國內第一座秸稈和尾菜綜合處理項目,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秸稈和尾菜沼氣工程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項目成功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生物天然氣項目試點,獲得“2016年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4000萬資金補貼,該試點是2015年國家開展秸桿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以來,青島市首次申報獲得成功。
該項目負責人焦健介紹,項目可為當地提供部分就業機會。生產清潔能源可大大緩解項目所在地區的環保壓力,改善環境狀況,提升人們的生產生活質量,又是一個企業及行業經濟的新增長點。項目所產生的大量生物天然氣可減少社會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沼渣為原料的有機肥可減少化肥對土壤的污染,可減少廢棄物排放造成的水體和大氣污染。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1倍,實施本項目對溫室氣體的減排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項目運行初期會直接在市場購買秸稈,之后會購買秸稈收集設備,與農機合作社合作,幫助農民收割玉米。對農民來說也可減輕秸稈處理負擔、增加經濟收入。
秸稈廢棄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焦健介紹,作為農業大市,平度市在其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作物秸稈。秸稈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已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產生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當地現有秸稈消納能力有限。
數據顯示,平度全市每年可收集玉米秸稈大于128萬噸,小麥秸稈大于28萬噸,花生秸稈大于7萬噸。經調查,除了直接還田和畜禽飼料,約有四成秸稈被焚燒。南村是國內泡菜出口大鎮,2014年泡菜出口量達到18萬噸,每年生產泡菜產生較多的白菜垃圾。白菜廢棄物主要運至平度田莊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或者偷排偷倒在附近公路邊的溝渠或田間地頭。
秸稈、白菜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如果不開發可行的處理技術,無論對環境還是農業生產、衛生防疫都構成重大影響和潛在隱患。據了解,國內秸稈廢棄物處理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除了直接還田外,少量秸稈作為牲畜飼料或用于生產壓塊燃料,由于此兩種處理方式受到局域性、處理規模、經濟性以及有機質利用效率等因素影響,都不具備大范圍推廣的可行性。
我國每年7億噸秸稈廢棄物,如果利用其中75%,每年可以生產1050億m3的生物天然氣,幾乎可以滿足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的缺口。大部分秸稈廢棄物處理項目將通過市場化的模式進行建設,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6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