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青島)國際航運中心會展中心效果圖。
《露梁大海戰》將來新區拍攝。
工業4.0、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海洋生物、藍色金融……這些曾經在老百姓眼里多少有些陌生的產業,如今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已經集聚發展。那么,在打造招商環境,引進產業項目方面,西海岸新區有著怎樣的創新做法呢?據悉,在西海岸新區,招商工作做到“高精準”,就是招商站得高、選資精、方法準。通過體制創新,打造“一辦兩局三多四補”招商體系,產業突出“藍、高、新”特色。同時,新區還通過建立“三聯三幫”服務品牌等方式,創新服務招商。
創新體制 實現“高精準”招商 新區通過體制創新,建立了“一辦兩局三多四補”招商體系,其中“一辦”就是投資促進辦,“兩局”就是國內、國際兩個專業招商局,“三多”就是多區域、多行業、多街鎮招商,“四補”就是貿促、統戰、工商、僑聯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有益補充。體制創新煥發了工作活力,實現了項目布局精準化、產業鏈條精準化、資源配置精準化。在西海岸,招商體系各部門分工很明確,如投資促進辦是總協調、總調度,通過“一張圖”整合全區所有土地信息、規劃信息等招商資源,通過“一張表”統計匯總全區在談、簽約、注冊等產業項目;行業部門管招什么,“616”產業體系一共22個產業,由22個區直部門和17名區領導包抓,區領導統籌調度,一個部門負責一個產業,定向引導、定向招商,產業鏈缺什么就補什么;專業招商部門管怎么招,瞄準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主動出擊,登門拜訪,積極洽談“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項目,去年在北京舉行了大規模的招商推介會,一舉簽下了總投資3000多億元的52個大項目。
發展海洋經濟是國家賦予新區的歷史使命,新區構建海洋特色鮮明的“616”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六大特色支柱產業,培育十大特色海洋新興產業,打造六大特色融合型產業。同時,新區兩年時間榮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能源示范園區等國家級牌子。而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重達到20%,工業4.0、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電商等新經濟業態涌現。
“三聯三幫” 提供高水平服務 企業為什么愿意來新區?除了新區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等優勢外,更重要的是高水平的服務。據悉,新區建立了“三聯三幫”服務品牌,即政務熱線聯、區級領導聯、職能部門聯,幫企業謀思路、幫企業解難題、幫企業拓市場,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今年以來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規劃建設、融資等問題300余個。比如,專門成立了嘉年華、紅樹林、藏馬山度假區等項目協調推進工作組,協助企業解決難題;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專題調研,出臺支持措施,解決了融資、土地等一批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據悉,在營商環境便利化方面,西海岸新區圍繞項目從準入、成長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為商事主體營造便利化、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在新區,項目的準入環節,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區級非行政許可事項,率先實現工商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增市場主體實現翻番增長,總數達到17萬戶,而新區獲批時有6萬多戶,兩年增加了11萬戶。建設環節,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規劃“審批制變公告制”、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施工彈性許可,項目建設周期平均縮短1年以上。
發展環節,制定實施產業發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條、支持餐飲旅游業發展十四條、政銀企聯動助推經濟發展十二條等四個方面政策舉措,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比如,去年率先實行新房新政十一條后,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47%,今年1至4月份銷售面積增長了77%、房價增長了13%。監管環節,開展首批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試點,新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平臺上線運行,形成“獎勵誠信、懲戒失信”的社會氛圍。
融資渠道多元化,新區設立后的5年,基礎設施投資將達到1500億元。剛開始是我們找資金,現在資金找我們,各大銀行、投資商等金融機構蜂擁而至,兩年來,金融機構由121家增加到185家,有8家銀行已經和正在設立分行機構,各類金融機構對新區授信700多億元,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兩年來引進建設1000余產業項目 項目是實實在在的經濟,經濟是實實在在的項目。兩年來,西海岸新區引進建設了1000多個產業項目,其中簽約注冊500多個,開工340多個,竣工投產160多個,做到了“天天有項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西海岸新區集中抓了“三個一批”項目。這其中包括百億級大項目,即30個百億級項目,如萬達東方影都實現了三個“五”,即總投資500億元、占地5000多畝、建筑面積500多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了世界上投資最大的影視產業園;惠普大數據項目,總投資220億元,是惠普軟件在中國唯一布局的全球大數據應用研究及產業示范基地;機器人產業園,總投資120億元,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同時還有一批高端教育醫療養老項目,中科院大學海洋學院、復旦大學國際研究生學院、中韓國際醫療中心等30多個高端教育醫療養老項目在談在建,正在規劃建設大學城,引進的大學基本都是產教學研一體化的科教園區。
值得注意的是,新區引進的還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項目1000多個、是前6年的項目數量之和,總投資540億元、是前8年的資金投入之和。新修建市政道路46條,平均一個月就修建2條道路;青連鐵路、軌道交通13號線、地鐵1號線加快建設,步入“高鐵”、“輕軌”快車道;總長20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明年即將完工,一舉完成全市十三五地下管廊建設計劃的三分之一(青島市十三五期間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計劃是60公里),排水降噪瀝青路面、綠色屋頂等工程加快推進,打造地上鋪“海綿”、地下建管廊的海綿城市。
國際園區拓展開放深度 據悉,西海岸新區擁有6個國家級園區、4個省級園區,是國家級園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區之一。新區內的青島開發區是新區轉型發展的主力軍,規劃了20平方公里的轉型區,重點向機器人、工業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國際經濟合作區重點是三句話:提升中德、突破中韓、放眼國際,被動屋、空客、新能源汽車、中歐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項目落戶,創了“全國首家綜合標準化示范園區”、“國家綠色制造國際創新園”等6塊國家級牌子,被譽為國際生態合作園區的典范,新區還將規劃建設中韓、中美、中巴、中歐等經濟合作園區。
保稅港區是國際貿易的試驗田,正在創建自由貿易港區;靈山灣影視文化區重點打造影視、科技、旅游“三大引擎”,目標是建成中國好萊塢、東方影都;海洋高新區是自主創新的領頭雁,明月海藻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制品基地,正在建設青島的中央活力區;國際旅游度假區是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啤酒節為媒介,以休閑度假為特色,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董家口經濟區是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努力打造第四代港口和現代化藍色新港城。
而現代農業示范區堅持“一區多園”開發模式,積極創建青島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藍莓基地;青島西客站商務區是新區西部發展的新引擎,依托綜合樞紐站,建設融綜合交通、商務商貿、鐵路物流、現代服務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商業中心。
本版文/圖 本報記者 周晉華 通訊員 臧富貴 侯連慶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