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干旱的影響,島城水庫蓄水量持續減少。記者從市城市節水辦了解到,為了節約水資源,島城近年來不斷增加中水的使用量,去年曾出臺政策園林綠化必須使用中水。目前,青島六區年中水使用量超過1.1億立方米,這幾乎相當于兩個嶗山水庫的容量,其中近半數用于河道景觀以及道路園林綠化用水。
海泊河每年用600萬噸
作為市區內第一條利用中水的河道,2001年海泊河就開始將中水作為景觀用水。12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市北區中央商務區附近的排水口看到,中水正在不斷地輸送到河道內,清澈度看起來跟自來水沒有太大區別。
記者從青島水務環境公司所屬的海灣中水有限公司了解到,由于海泊河趁雨季前整治河道,撫順路批發市場附近的出水口暫停,根據河道整修的相應需要,開啟了市北區中央商務區附近的排水口。目前,每天約兩萬多噸中水輸入海泊河,成為該河道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的來源。
海灣中水有限公司劉莉介紹,海泊河河道總長約7.8公里,有6公里范圍用上了中水作為景觀水。目前,海泊河中水處理廠的日處理力達到4萬噸,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轉的狀態。海泊河河道沿線共設置5處出水點,時下的海泊河每天上午8點到下午5點供水,每年用水600萬噸,保障河道具有充足的水量。每年7、8月份,青島將逐漸進入汛期,海泊河承擔城市防汛的功能,中水輸入也得根據情況而定。
18個取水點可供取水
海灣中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正曉說,目前中水主要用于景觀河道、園林綠化、市政保潔、水源熱泵、工業冷卻、居民沖廁等,污水處理后的水進入中水處理系統。這些得到回用的中水,不能用于洗澡、洗衣服。
相對于自來水的價格來說,每噸一元錢的中水便宜一些,不少綠化公司都在使用中水。劉莉告訴記者,他們在各個中水廠內及中水管線沿線沿途設接水點,目前已經達到18處,每天有五六十輛車來回運水,用到了城市的道路清掃、園林綠化上。而且,青島也有試點中水沖廁的小區,海泊人家就是其中之一。房屋建設時配套了雙管道,其中一根就是中水管道,并且標注與自來水管道區分。居民沖廁就是通過中水來完成的。
目前,他們在運營李村河、團島、麥島、世博園中水凈化廠,去年一年的中水量達到1500多萬噸,按照今年的計劃,這個數字將按照30% 的幅度增長。
一年用量近倆嶗山水庫
市城市節水辦的張國輝介紹,島城從去年開始加大再生水的利用,青島六區一年的使用量已經超過1.1億立方米,而嶗山水庫的總庫容約5600萬立方米,也就是說,中水使用量已經相當于兩個嶗山水庫的量。而這些中水有5成以上用于河道景觀和工業用水。就在去年用水高峰時,青島還專門出臺相應舉措,使得園林綠化從自來水改用中水,保障全市的自來水用水需求。
記者從海灣中水有限公司了解到,省內其他地區也在推再生水使用。目前的中水再利用,也有相應的難點待突破。中水管網的配套就是其中之一,需要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目前,島城的自來水管道達到2000多公里,可是再生水的管道只有100多公里,其中移交給他們運營的卻只有30公里,權屬的只有19公里,很多管線在地下成了“斷頭管”。
“以前愁賣,再生水絕大部分直接排放入海。”劉莉告訴記者,現在中水利用漸漸得到重視,但是管道又制約著中水業務的拓展。“有些用戶有需求,但是管網無法到用戶的所在地,而管網建設的投入又格外高。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管道的配套。”
文/圖
探訪
育出“耐旱王”,靠天也能吃飽
島城連續四年春旱,靠小麥良種、滴灌等有效抗旱保產
青島是典型的半濕潤易旱區,而今年又是連續第四年出現春旱,面對地里“喊渴”的農作物,青島的農業專家、農技人員早已沖到了節水抗旱的第一線。青島農業大學培育的耐旱小麥“青麥6號”、“青麥7號”被譽為“耐旱王”。良種還需良方配,農技部門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也已經出現在大田作物中。
■良種10年培育出“耐旱王”
“現在是小麥生長關鍵時期了,水要是跟不上會直接影響糧食產量。”作為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物保護學院院長以及國內抗旱作物育種專家,每當青島出現旱情,林琪教授都會格外關注。
林琪教授介紹,整個山東省共有5000萬畝小麥田,其中約40% 的旱地不具有水澆條件。旱地小麥平均畝產只有水澆地的一半,這嚴重影響了小麥總產量的提高。林琪在從事科研工作不久后就選擇了一個“難題”作為自己的專攻方向,那就是培育旱地小麥新品種。經過10年的實驗室與大田實驗,林琪教授最終成功育成了高抗旱小麥新品種“青麥6號”、“青麥7號”。“青麥6號”在2009年就被列為山東省小麥主推品種和直補品種。其獨特品質使其在全年不灌溉、只“靠天吃飯”的狀態下,也能獲得大豐收。
2013年,青麥6號和其他小麥品種同時入選我國重大農業科技工程“渤海糧倉計劃”,在第一年就創造奇跡,創下了實打平均畝產449.01公斤的優異成績,被稱為“神奇的種子”。現在,“青麥6號”被列為科技部“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山東示范區首推品種,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開辟了新路。目前,林琪教授的抗旱良種已經在膠州、平度、萊西、即墨等糧食種植區的旱地廣泛種植,效果甚佳。
■節水節水灌溉擴展到大田
12日下午,記者聯系上青島市農技推廣站副站長李松堅時,他正在平度蓼蘭的大田考察旱情。李松堅表示,今年是連續第四年出現春旱,旱情對農作物影響較大。“尤其對小麥影響更大。”李松堅介紹,4月中旬小麥正處于拔節期,該時期對水肥要求都比較高,一旦跟不上就會影響成穗,進而影響小麥產量及品質。
為了應對常年缺水環境,青島農技人員一直在大力推廣抗旱技術。比如倡導種植戶增施有機肥,擴大土壤蓄水蓄肥能力;節水設備上,農技人員積極推廣滴灌技術和微噴技術。李松堅介紹,與傳統的粗放型澆灌技術相比,滴灌技術能有效節水50% ,同時節約肥料30% ,更重要的是能顯著增產并提高農產品品質。
不過由于滴灌技術比普通灌溉在設備成本上要高不少,目前主要是在瓜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上使用。為了進一步擴大滴灌技術的使用范圍,從5年前起,青島農技站已經在平度蓼蘭鎮、萊西姜山鎮、膠州洋河鎮建立了3個核心示范區,探索大田作物節水灌溉技術。“今天我們剛剛在平度對比了采用滴灌和采用傳統澆灌模式的小麥生長情況,結果非常可喜,滴灌的麥田長勢喜人。”
■展望周末將有一次有效降雨
科學高效的農業技術,在推廣中也遇到很多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種植戶的成本觀念。林琪教授說,“農戶往往考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獲,但是新技術往往成本較高,所以一般單個種植戶很難能接受。”
連續出現的干旱情況讓李松堅等農技人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提前抗旱”的重要性。“這也是咱青島農技人員都在向種植戶倡導的理念,種植戶必須提前準備,不能等狼來了才想起來造武器。”李松堅介紹,所謂“提前抗旱”就是指種植戶根據土壤條件、水源分布、蓄水條件等客觀因素,提前做好規劃和相關預案。除了要提前選擇種植品種,種植戶還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前規劃種植密度,不能總是一味沿襲一種種植方式。
“當時春旱也很嚴重,我們的旱地糧食產量有所下滑,但由于抗旱工作做得及時,水澆地糧食產量增加明顯,最終糧食總產量比前一年大約增產10% 。”李松堅告訴記者,“11日我們剛和市氣象局專家做了一次會商,氣象部門預計本周末青島會有一次有效降雨,屆時我們會抓住這個機會借雨增肥,加強田間管理,為今年夏糧生產打好基礎。”
■鏈接山東8市喝長江水南水北調延長一月
據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消息,南水北調2015~2016年度計劃調入山東省水量6.02億方,扣除沿線水量損失后,向棗莊、濟寧、德州、濟南、淄博、濰坊、青島、威海8個城市供水2.42億方,向南四湖和東平湖補水2億方,調水將持續運行至6月底。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南水北調工程發揮了水網聯通優勢,通過調江、引黃和調蓄,在山東省水資源優化調度和防汛抗旱減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于近兩年降水量偏少,南四湖水位接連告急,南水北調工程分別向南四湖上級湖、下級湖調引黃河水、長江水,用于生態應急補水,使水位回到最低生態水位以上,基本滿足了湖區各類水生動植物的最低用水需求,保證了南四湖生態鏈的完整和生物物種的延續。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山東段開始調水,2015~2016年度原計劃調入山東省水量6.02億方,第一階段為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第二階段為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扣除沿線水量損失后,向棗莊、濟寧、德州、濟南、淄博、濰坊、青島、威海8個城市供水2.42億方,向南四湖和東平湖補水2億方。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目前山東比較干旱,因此調整了調水計劃,目前計劃調水將持續到6月底。
1月8日位于棗莊市的臺兒莊泵站首先開機運行,從江蘇調長江水進入山東境內,經韓莊運河調水入南四湖向棗莊和濟寧供水,并經梁濟運河、柳長河調入東平湖。在為兩座湖泊補水后,又分成兩路,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干線向濟南、淄博供水,并與膠東調水工程聯合運行向濰坊、青島和威海供水。另一路于5月初向北穿黃河經魯北干線向德州供水。調水線路穿越全省13個市,全長1300多公里。
據《齊魯晚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守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62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