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皆八旬了,卻依舊“打情罵俏”;兒女皆孝順,從不忤逆父母的話;父母不舒服,兒女爭相陪伴......已經84歲的趙哲老人,享受到了天倫之樂。自退休后他不斷學習,手抄以及剪貼各種分類知識近30本,他還將自己用剪報裝訂的一本《孝道》給自己兒女每個家庭一本。老伴譚秀蘭在年輕時一人撫養著4個孩子,還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5年,兒女們深受父母啟發,以父母為榜樣,勤快、孝順,家庭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溫暖和歡樂。
老人學無止境
趙哲老人今年84歲,老伴譚秀蘭今年85歲,兩人共育有兩兒兩女,這個平凡的家庭卻有著很多不平凡的事情。孝敬老人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家庭里,孝順被兒女們用行動詮釋得淋漓盡致。近日,記者來到趙哲老人的家中,雖然年過八旬,可是老人的臉上卻依舊容光煥發,滿臉都是笑容,老伴譚秀蘭則在悠閑地看著電視,家中井井有條,很溫馨。
學無止境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可趙哲老人卻用行動詮釋著。老人自1992年退休后,閑暇時刻最愛看報紙書籍,“很多報紙看完了扔了感覺怪可惜的。”于是,老人想到將自己想要的東西剪下來,然后整齊地貼到自己裝訂的空白書上,“最初無論什么內容我都是放在一本中,后來發現太亂了,于是又想到分開收集。”在老人的書櫥里,記者看到了裝訂得整整齊齊的書籍,有些是老人一筆一畫抄錄的,有的是他從報紙上剪下來貼好的,大大小小的書籍約有30本,每一本分門別類地記載著不同的知識,有關于領袖名人,有關于歷史典故的,有關于吃的,有關于生活小常識的等等。“我的書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吧。”老人一邊說一邊笑道。
將孝道傳給子女
在老人所有的書籍中,《孝道》是對這個家庭影響最大的書籍。這本書的封面名稱和提綱都是老人自己用毛筆寫的,里面是老人從各處收集到的各種關于孝道的故事。“孝順說起來簡單,可具體要怎么做才算孝順呢?”據老人介紹,里面收錄的全是關于“如何孝”的故事。
孝是這個家庭的家風,于是老人讓兒媳將這本《孝道》復印多份并裝訂好,每個家庭一份。“我希望他們沒事的時候可以多看看。”老人的二兒媳李雪艷告訴記者,她看了里面的小故事很有感觸。“老人從不用言語要求我們,也不給我們壓力,我覺得這種方式更好。”李雪艷還說,她空閑時總會拿出來看看。
搶著孝敬老人
老人說他們從來不會要求兒女給他們物質或者要求他們孝順,但是兒女們的行為讓他們很安慰。兒子雖然也不小了,可是每次到父母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大兒子和兒媳時間比較空閑,總是給老兩口洗頭、做飯,其他兒女上班時間雖然緊,但是只要有時間就回去看望兩位老人,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很好。
“在我們家,一家人相處得很融洽,公婆待我們都跟親生兒女一樣。”李雪艷告訴記者,婆婆譚秀蘭最近腿不太舒服,兒女們都搶著去照顧,最后沒辦法只得抓鬮決定,這樣的情節真是不多見。“如果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認為這個家庭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有很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據介紹,每逢過年過節,老人的所有兒孫都會回家,總共有30個人,熱鬧非凡,“幾乎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哈哈。”
孝順靠身教
當問及孩子們孝順是否是教出來的時,趙哲老人說:“我覺得孩子們孝順更多的是身教吧。”原來,年輕時,他的母親癱瘓在床5年,當時他正在外地上班,老伴譚秀蘭一個人一邊種地,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癱瘓的母親。“當時為了多賺工分,她總是挑最累的活干。”即使生活如此艱難,她也沒有拋棄自己的婆婆,無微不至地照顧她。
譚秀蘭的行為孩子們都看在眼里,趙哲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重要,兒女孝順,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源于彼此的包容。“我跟老伴結婚68年了,我們從沒吵過架。”每當兩個人鬧別扭時,就會想到對方的不易,然后一個玩笑,一個笑容就過去了。“當父母的不要對兒女要求太多,孝順并不是物質上的,兒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并不容易。作為兒女,應該從心底理解父母的辛苦,常回家陪伴父母。”趙哲老人還開玩笑說:“對老伴我可是三從四德呢!”兒女之間也要相互理解,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不要計較太多。另外,平時可以多讀一些孝敬老人的小故事,這樣能夠自我學習和反省,更有利于家庭和諧。
文/圖 記者 杜文娟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5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