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上午,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搭載著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靠岸。記者 王濱 攝
母船上的蛟龍號。記者 王濱 攝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喬秀峰) 3月17日上午,蛟龍號結束近4個月的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第一次回到位于即墨藍色硅谷的“新家”——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此次,包括我國第一批2名女潛航員在內的6名潛航學員首次隨蛟龍號執行下潛任務。
在結束了歷時近4個月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區下潛任務后,3月17日上午8時30分左右,搭載著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在位于即墨藍色硅谷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緩緩靠岸。
參與2014年至2015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二和第三航段的潛航員、科學家們揮舞手臂,迫不及待地與岸上的“親人”們打著招呼,并在船舷上掛出了“青島人民,我們蛟龍號回來了”的標語。
在鮮花和掌聲中,他們依次上岸。國家海洋局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說:“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蛟龍號完成了第二和第三航段調查任務,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熱液硫化物合同區成功開展13次下潛,創下了中國深海科考多項第一,取得了眾多突破性成果。今天,蛟龍號順利完成任務,并安全返航了。”
在這次兩個航段任務中,蛟龍號獲取了700多個珍貴的深海生物樣本。隨船出海的上海交大海洋研究院研究員張宇說:“蛟龍號在大約2000米深的6種極端海底環境下,采集了大量微生物樣本,相信其中會發現新的物種。”據了解,目前樣本已送往相關科研機構鑒定。
包括我國第一批2名女潛航員張奕和趙晟婭在內的6名潛航學員首次隨蛟龍號完成下潛任務。據蛟龍號航次現場顧問劉心成介紹,此次,6名學員分別進行了兩次實地下潛訓練,作為副駕駛輔助主駕駛,有的學員還在蛟龍號執行完下潛任務上浮的過程中當了一回主駕駛。“與以往的航次不同,這次蛟龍號首次在硫化物區域下潛,地質結構比以往復雜得多,這大大增加了6名潛航學員的實際操作經驗。”
蛟龍號的靠岸,也標志著國家深海基地碼頭的正式啟用,未來,這里將成為蛟龍號的“新家”,蛟龍號將在這里進行測試、檢修、調試和出海。而潛航員們也將在新家展開培訓與訓練。
據介紹,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成功研制和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建設對于開發和利用深海資源、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深海基地落戶青島,對于青島同樣意義重大。未來,國家深海基地還將打造深海技術裝備研發制造、深海生物及生物基因研究利用、深海戰略資源勘探與開采保障的深海產業基地,并為海底觀測監測等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潛航員唐嘉陵:
這里是蛟龍號最好的家 對于青島的新家,潛航員贊不絕口。唐嘉陵說:“雖然沒有跟隊友們一起靠岸,但看到他們凱旋,也有第一次回到自己家的感覺。國家深海基地的設備和設施完備,我們的訓練和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而且,很多設施都是為蛟龍號量身打造的,可以說,這里是蛟龍號最好的家。”
國家海洋局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軍表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成功研制和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建設吹響了我國進一步走向深遠海的號角,標志著我國深海科學和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對我國大洋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3月17日,在蛟龍號回到青島新家的當天,也有不少人專門從江蘇江陰趕到青島。因為,那里是蛟龍號的“老家”,搬家后,“老家”的人也來到“新家”看看。江蘇江陰蛟龍號集郵會會長薛昊亮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我們30多位會員,3月14日就趕到青島了,就是為了迎接蛟龍號返航。”
對于蛟龍號的“新家”,他也很滿意,“說實話,比原來的江蘇國際集裝箱碼頭好多了,雖然不舍得,但是看到蛟龍號找到了更好的家,我們也很高興。” 記者 喬秀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