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家里都會貼各種年畫。
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 ,
平度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除塵趕集,年前忙不停 記者了解到,每年從農歷臘月廿三起到年三十,我們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在平度,臘月廿三辭灶以后,城鄉物品交易活躍,人們就開始“趕年集”,置辦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 ,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 ,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臘月廿六為“除塵日”,各家各戶清理室內、天井、院外的塵土與雜草,歸攏節日期間做飯用的燒草,清洗碗碟,使門里門外、上上下下煥然一新,以辭舊迎新。而且,從臘月廿六開始,各家也要開始蒸大餑餑、棗餑餑、巧餅、豆包、糖包、年糕等。
另外,過年時,年畫、窗花、對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黑字的對聯,對聯講究對仗,內容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等,在門框上還要貼吉祥橫批,在平度東鄉還有粘貼“過門簽”的習俗。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看到就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在平度 ,掛軸子也是過年的重要習俗。軸子,一般分為“家堂軸子”和“財神軸子”兩種,財神軸子一般與家堂軸子并列掛置,家堂軸子居西,財神軸子居東。若年內家族中人有人亡故,要在軸子的適當位置天上亡者姓名或姓氏,以示為亡者確立了牌位。
守歲拜年,團圓過大年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在平度,守歲有兩種情形,一種守到半夜,一種守到天明。到晚上12點時,全家人就要吃年夜餃子。而這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餃子內除了普通的餡,還會有包有硬幣、紅糖、年糕、大棗等,誰先吃到這些帶講究的餃子,預示著誰在新的一年有好運。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同時,本族男性老少之間還要相互拜年,春節中還要給兒童壓歲錢。正月初二、初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本版文/圖 記者 官印浩
■提醒 過年有禁忌說話要注意 在春節中,也有很多禁忌。記者了解到,在平度,一入臘月門,就不能說不吉祥的話,而且在春節期間,說話辦事要謹慎仔細 、輕柔和藹,不能大聲吆喝,不能打罵孩子,說話時也應盡量避開死 、窮 、病、輸等不吉利言語的諧音。對于饅頭出現風干裂紋的現象要說“笑了”,餃子煮碎了要說“掙了”。
另外,還有初三前不掃地的的習俗。傳說,平度有一對兄弟,哥哥天性貪財,霸占了家中所有的財產,住的是寬敞的房子。弟弟天生善良,住在破茅草屋子里,生活非常窮苦。除夕之夜,財神爺化裝成一位老乞丐來到人間。財神爺先到哥哥的家,結果被趕出門外。后又來到弟弟家,善良的弟弟熱情地將他請進屋子,端了碗熱粥給他喝。財神爺非常高興,就對他說:“孩子,過年的時候,家里沒用的東西不要倒,地也不要掃,這些都會變成寶。”弟弟聽了財神爺的話,每到過年的時候,從不掃地,不丟沒用的東西。這些東西變成了地上的銀子。后來,人們在過年,尤其是在正月初三之前就再也不掃地了,這個習俗一直沿襲下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