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崖海防博物館主體。
練功石是武將們常用的鍛煉器具。
雄崖所把總署留下來的瓦當。
陳朱孫張李陸等姓氏的宗譜、雄崖所把總署的瓦當、守城官兵用來抗擊敵軍的守城雷石……一件件文物無不訴說著豐城雄崖海防衛所600多年的古老歷史。近日,記者從豐城中心社區了解到,雄崖所海防歷史文化博物館已完工,并初步布展完畢,即將與市民見面。
博物館初步布展完畢 “雄崖六百載屯田安民守故土,威名三千里鎮倭御寇靖海疆。”懸掛在雄崖海防博物館主館門口兩側的對聯,將雄崖所的歷史與作用一表無遺,雄雄威風從字間噴涌而出。走進博物館,武將練武的石礅、用于運送糧草的戰車、奮勇殺敵的腰刀樸刀,還有威力更大的鳥銃與火炮……見到這些歷經了幾百年風雨的歷史遺物,記者耳邊似乎響起了600多年前倭寇來襲時,雄崖將兵英勇抗敵的嘶殺聲;而另一邊農家用來運糧的木輪車、壓地用的石磙子、被熏得黑黑的豆油燈,還有8種量重大小不同的稱……又展示了雄崖所在沒有戰爭時的平和與安靜。
作為青島市首座海防文化博物館,豐城中心社區雄崖所海防歷史文化博物館自開建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近日,記者在雄崖古城南城門南200米左右處,見到了已經完工的海防博物館。博物館坐東朝西,整體屬于明清建筑風格,與雄崖所建造風格類似。據豐城中心社區介紹,雄崖所海防博物館已初步布展完畢,即將向市民開放。
村民捐獻上百件老物件 “博物館從2013年10月籌建開始,中心社區便開展了民俗物件的征集活動,通過網上公布、村里宣傳等多種方式,號召轄區內村民捐獻老物件。”即墨市豐城中心社區黨工委宣傳辦主任張世巖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博物館已經征集了 200多件古物和40多篇圖片文字資料,其中有很多是村民家里祖傳的或是家里翻修房屋時發現的。“像這些古代的秤、8層大食盒,還有紡織機都是村民捐獻的。”張世巖主任說。
據介紹,目前博物館內的200多件文物,除來自村民捐獻外,另外一些是來自中心社區對雄崖所古城進行保護性修復,尤其是鋪設十字大街的青石板時發現的。“像上馬石一類的文物,我們直接就留在古城里,擺放在原地,讓市民在游覽雄崖古城時能更直觀地了解它們的用途。”張世巖主任告訴記者。
多角度全面展示雄崖 據悉,雄崖所海防博物館由豐城中心社區投資580萬元建設而成,是青島首座海防博物館,建筑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館內初步劃為移民溯源、衛所設立、明清海防、屯田民俗四個主題展示區,陳列雄崖所地區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的出土文物,明代海防歷史、人物事件用品,明代、清代海防的設施、戰車、武器,以及雄崖所民眾的民俗、生產、生活等物品,較為全面地向市民展示雄崖地區各時期各方面的情況。
“通過展示這些不同時代、不同用途的歷史遺物,我們希望雄崖海防博物館能成為人們認識了解雄崖地區、理解海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張世巖表示,歡迎市民前來游覽雄崖地區的歷史風采。
雄崖所變遷的歷史 雄崖所設于1402年,為守御千戶所,用以抵御倭寇之患,1734年裁革軍事建置后,所城成為村居,屬即墨縣東移風顏武社。1929年至抗日戰爭時期屬即墨縣第三區高顏鄉,1948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屬即東縣雄崖區、豐城區。1952年屬即東縣五區雄崖鄉。1956年即墨、即東合并后,1957年由豐城鄉改屬稱為豐城鎮,2013年改為田橫鎮豐城中心社區。據了解,在2014年12月份剛剛結束的海防遺跡階段性調查中,雄崖所地區發現古城1處,寺廟3處,教堂1處,沉船地點2處,烽火臺14處,其中10處烽火臺為首次發現。文/圖 記者 高曉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49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