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與韓國之間傳統的經貿合作以制造業為主,隨著中韓自貿區的推進,未來魯韓合作將步入‘新常態’,即
服務業等多領域的合作潛力會得到充分釋放。”中韓FTA擴大經濟合作研討會近日在煙臺召開,這一觀點成為會場主流。
“山東的公雞叫,韓國都聽得到。”這句韓國諺語在會議上被多次提起。
山東與韓國隔海相望的獨特區位,為開展對韓經貿合作提供了先天便利。中韓建交22年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魯韓合作則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山東與韓國的貨物進出口貿易額將超過300億美元,占中韓兩國貿易總額的12%左右,韓國在山東省的投資約占對中國投資的三分之一強。
目前,我省自韓國進口的十大商品是:電器及電子產品、機械及設備、儀器儀表、初級塑料、運輸工具、鋼材、金屬制品、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未鍛造的銅及銅材、合成橡膠。對韓國出口的十大商品是:電器及電子產品、金屬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機械及設備、鋼材、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蔬菜、水海產品、未鍛造的銅及銅材、家具及其零件。韓國在山東投資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占比高達81.78%。
“不難看出,山東與韓國之間傳統的經貿合作以制造業為主,但隨著中韓自貿區的推進,這一合作有望跨入‘3.0時代’。”在研討會上,韓國KIEP(韓國國際經濟政策研究所)研究委員、博士楊平燮認為。
他隨即用更通俗的語言描述了他口中的“3.0時代”,“相對于制造業,韓國服務行業對中國投資較少,到2014年9月的數字為105億美元。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會給韓國企業提供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的機會,從而改變原來的投資合作格局。山東作為對韓合作前沿,會更清晰地感受到變化。”
實際上,今年1-11月份韓國對魯投資項目分布,就能體現出“新常態”的特征。雖然投資總額仍相對不高,但韓方投資第三產業的項目達到209個,占到總數的55.73%。
“山東已經建立起門類齊全、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產業發展進入到工業化中后期,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必然帶來投資、消費和進口的重大變化。”山東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鄭貴斌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院張琦則認為,中韓以及魯韓之間的這種經合變化方向,有著兩國經濟調整的深刻背景。“兩國共同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創新發展等任務,中國近期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的概念,明確了發展方向。韓國也提出實現經濟大騰飛的經濟改革三年規劃,發展區域內市場和創新合作成為兩國的共同需求。”
隨著中韓、魯韓之間經貿合作“新常態”的出現,以金融、流通、技術服務為代表的韓國企業有望迎來在華發展良機。與會的韓國GS電視購物平臺常務林東圣,通過一組數據對比說明為何韓國企業對進入中國市場躍躍欲試:“韓國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Gmarket創建于2000年,比中國的淘寶提前3年,但2013年淘寶交易額達到11010億元人民幣,而Gmarket僅為316億元人民幣。”
“2013年中國海外直購族(海淘)達到3600余萬人次,購買額約2100億元人民幣。隨著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兩國之間相關電子商務有望維持無關稅慣例,預計來自中國的直購市場會膨脹。”林東圣對前景十分樂觀。
來自韓國另一電商企業東方希杰研修院院長金興守也表達了加強對中國市場開發的信心。
根據楊平燮的研究,2008年之后韓國對中國的投資就呈現出加強當地內售市場銷售的趨勢,2013年的內售比重已達71%。“隨著中韓自貿區的推進及運行,會有更多的韓國企業加入其中。”
記者 吳洪斌 隋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