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的收音機。
保存完好的梳妝臺。
本報訊(記者 高曉飛 ) 如今網絡發達,收音機在手機上下個軟件就可以用,市面上還有各種大小 、造型、多功能的,可是在五六十年前,它可是個稀罕物。近日,記者在非遺博覽園見到了一臺上世紀 60年代的收音機,據介紹,當年在整個磨市村只有兩臺收音機。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見到了曾經風靡一時的收音機。只見收音機被放在仿農家土炕上,四四方方的一個黑色木盒子,表面已有部分黑漆脫落,還有被損壞的坑坑洼洼;正面是已經發黃發暗的操作面,整體向內凹進去;金色的絲線隨著走動角度的變換而若隱若現,方方正正的數字和字體讓人一見 ,便會知道這是以前的舊物;右下角標著“海棠”二字,想是收音機的牌子名稱;收音機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張臉,一左一右的音量和調臺轉扭是眼睛,而轉扭之間的數字和黑色條便是嘴巴,在靜靜地看著造訪者,無聲地表現著過去的歷史。
“2012年秋天,市民付大爺帶著兩個老物件找到了我們,說是房子要拆遷,這些老物件用不上了,扔了覺著可惜,便送來博覽園 ,可以發揮一下余熱,讓年輕人認識一下,讓老人懷念一下。”非遺博覽園孫健章經理告訴記者,這臺收音機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品,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物。
“付大爺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回國后幾經調動,最后成了一名供銷員,經常去外地出差,聯系進貨事宜,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朋友。”孫健章徐徐道來收音機的來歷,后來就在朋友的介紹幫助下,得到了一臺收音機購買票。“以前是計劃經濟,什么東西都得憑票購買,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 。”孫健章說,這臺收音機花了付大爺50多塊錢,在當時肉也不過7毛3分一斤的情況下,可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了,所以當時在付大爺的村子磨市村里,全村也就只有2臺收音機,十分稀罕少見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收音機是主要的娛樂來源,當收音機里劉蘭芳播講《岳飛傳》《楊家將》等評書時,人們經常聽得入迷,甚至中午都忘了吃飯,晚上也不出門 。”談起收音機過去的風光日子,孫健章感慨道,當收音機里突然傳來劉蘭芳的“且聽下回分講”時,讓人頓感意猶未盡,恨不得一眨眼立馬就到了“下回”的時間。“那時候,家里有臺收音機簡直是全家人的寶貝,給一家人帶來了不少歡樂。”孫健章說。
除了收音機,付大爺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套老人結婚時用的梳妝臺 ,梳妝臺整體呈深色系,從下往上是1個大柜子和7個抽屜,左右對稱,由大到小 ,最上方是一面大圓鏡,承托圓鏡的木頭圈是一體的,雕刻的花紋也仍然清晰可見 。記者發現,付大爺將梳妝臺保存得很好,除了因為使用年代已久,表面的漆被蹭掉不少外,其余基本沒有損傷,連配套的兩張方凳也仍然很結實。
“付大爺已經八十五六歲了,老人是在參加完抗美援朝戰爭后才結的婚,倒推一下,這套梳妝臺也得有60年左右的歷史了。”孫健章告訴記者,付大爺送來時很舍不得,畢竟也算是自己和老伴結婚時的紀念物了,但因為現在住樓,家里地方小 ,年輕人也不喜歡,便只能忍痛送到博覽園 ,想念時還可以過來看看。
您的家中是否也有這樣的老物件,飽含了自己的感情,又承托了歷史,如果有,請撥打本報熱線電話85057386,與大家一起來分享“寶貝”背后的故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48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