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劍橋 劉珅
經過多年努力,藍黃兩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進入了出亮點、求突破、見成效的關鍵時期,成為全省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
但與此同時,產業結構過重、層次偏低,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產業升級步伐還需加快。以海洋科技領域為例,仍存在“花多果少”的現象,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 經過數年建設,藍黃兩區戰略優勢紅利逐漸釋放,呈現出有機融合一體化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家規劃賦予了藍色經濟區66項、黃三角17項導向明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和事項。目前,黃三角重大政策事項已基本完成;藍色經濟區重大政策事項已基本完成50項,其他政策也正在加快落實。
當前,我國對區域發展戰略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區域發展形勢日新月異。上海自貿區、環渤海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持東北振興、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戰略先后提出并加快推進,特別是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泛亞和亞歐區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完成規劃考核的基礎上,藍黃兩區的當務之急,是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家戰略。
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給我省充分利用沿海的獨特地理位置、開創區域發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機遇。我省3300公里海岸線全國第一;青島港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4.55億噸、1550萬標箱,均列世界第七;日照被列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城市……
今年9月,青島海關啟動對上海自貿區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的復制推廣,“統一備案清單”、“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5項上海自貿區制度已在青島海關先行先試。推動青島—濰坊—日照城鎮組團一體化發展試點,加快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橋頭堡,創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我省已勢在必行。
今后,我省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和環渤海發展規劃,借鑒上海自貿區先進經驗,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的融合互動,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海洋科技“花多果少”亟待破解 去年,藍黃兩區三次產業比例為6.9:52.6:40.5。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41.4%;黃三角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特色果蔬生產加工出口和生態養殖基地,石油裝備產值占全國的45%。藍色經濟區“四區三園”、黃三角四大臨港產業區、現代海洋和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承載功能持續提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高效生態產業體系已基本建立。
當前,藍黃兩區產業集聚發展勢頭良好,但龍頭企業帶動仍不夠強,產業結構過重、層次偏低的現狀依然存在,產業升級步伐還需加快。特別是海洋科技領域存在“花多果少”的現象,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比如,我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但自主設計研發能力較弱,核心設備和關鍵技術主要依賴進口,本土配套率不足10%;我省是全國輪胎第一生產大省,大部分在藍黃兩區,但產品主要供應售價20萬元以下的車輛。
據統計,當前,藍黃兩區重工業增加值比重占規模以上企業近70%,輕重工業的比例接近3:7。這一數據與全省基本相同,從全國看,廣東、浙江接近4:6。服務業占GDP比重為37.3%,低于全省41.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廣東、浙江等省。
從我省自身看,橫向上區域間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還未根本扭轉,產業布局相對分散,大企業嵌入式分布的特征依然比較明顯,某些主導產業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問題,制約了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的提高;縱向上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總體偏小,產業鏈條關聯度不高,精深加工比例也偏低。
為此,我省提出將繼續深化藍色經濟區“一核兩極”和黃三角“四點四區一帶”生產力布局,實施大企業、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培育藍黃兩區10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創新驅動步伐,推進青、煙、威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青、煙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青、煙、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等建設,依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強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一批創新團隊,為藍黃兩區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當前,我省建立了藍黃兩區黨政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跨區域聯合協作和共同發展的重大問題。既實行差異化發展政策、推動錯位發展,又以資源要素為紐帶、促進不同地區融合發展。在國家層面,國務院批復設立青島
西海岸新區;濰坊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國家批復……面向未來,一系列政策保障將為藍黃兩區向縱深發展保駕護航。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