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很多市民都到醫院進行"敷貼"。
又見三伏天,又是“冬病夏治”時,很多市民入伏后都會到醫院進行“冬病夏治”,而“冬病夏治”也是中醫中人們為治療疾病經常采用的方法,那么“冬病夏治”是否人人都適合呢?進行“冬病夏治”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記者對此進行了相關采訪。
現象:入伏首天“敷貼”人很多 7月18日是今年入伏的第一天,三伏天來臨,正是“冬病夏治”的時期,記者在諸城市中醫醫院看到,早上7點剛過,就有很多市民到醫院里來敷貼,來敷貼的不僅有老人,中年人,還有很多小孩子,有的甚至是一家好幾口都到醫院里來敷貼。
今年51歲的李女士,年輕時因為在車間工作,常年受空調影響,秋冬季節經常咳喘,發病時憋得喘不過氣來,嘗試了很多辦法都不成功,去年她在朋友的介紹下選擇貼“三伏貼”穴位貼敷治療,去年冬天病情就已經有了明顯減輕,今年她一早趕來繼續貼伏。9歲的小患兒臧某,也是三伏貼的“老熟人”,他的家人告訴記者,從7歲開始媽媽便帶領他到中醫院進行貼伏,“近兩年明顯感覺孩子比在校同齡孩子的抵抗力強,秋冬季流感孩子感冒的次數也比較少。”
每年三伏的頭一天,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諸城中醫醫院“冬病夏治”療法都異?;鸨?,日均接待患者可達五百多人次。
答疑:并非人人都適合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冬病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腸胃炎等以及屬于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季擇時實施治療,尤其是在三伏,陽氣最旺之時,采用順應自然的中醫藥方進行調治,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于特定的穴位,藥物更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治病強身的功效。對冬季多發病及虛寒病癥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雖然對很多虛寒病癥有很好的療效,但并非人人都適合,如有嚴重心、肝、腎、腦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過敏體質者、皮膚長有皰、癤或皮膚有破損者,均不適宜進行“冬病夏治”。除此之外,“處于疾病發作期,如發熱、正在咳喘等的患者,還有孕婦,或者體質壯實易上火之人,也是不適合進行‘冬病夏治’的。”現場一位正在給患者敷貼的醫生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5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和《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首次以官方形式明確將冬病夏治法等中醫藥傳統特色療法的內容和方法向大眾做出了系統、科學、明確的規范化指導,倡導全社會公眾積極推廣使用。
注意:需堅持3年一個療程 “冬病夏治”對很多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那么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記者也采訪了諸城中醫醫院推拿科主治中醫師丁木森。丁醫師告訴記者,“有些患者一見療效或沒見有效果,就馬上停止治療,這并不科學。”原來,冬病夏治一般3年為一個療程,藥效作用于經絡,調解氣血,不會傷害人的脾胃,患者在明顯感受到療效顯著后應繼續鞏固治療,不要看到療效后就不再貼敷。
丁醫師還提醒廣大市民,“冬病夏治”是一個輔助療法,不能代替日常治療,原本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貼期間不要盲目減藥、停藥。敷貼期間忌食酸冷、辛辣、油膩食物。遠離空調或空調溫度不要太低,既然選擇在夏天治療,就是看中了天氣中“熱”的氣候特點,否則,體內的“寒”發不出去,會影響冬病夏治的療效。同時,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養結合,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樂觀,適度鍛煉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文/圖 記者 金川 本報通訊員 王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43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