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鄔勇
女兒從9歲開始做小義工,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當34歲的媽媽李麗查出患有直腸癌晚期時,義工圈里的伙伴和熱心人又紛紛伸出援手“反哺”這位默默支持女兒做公益的媽媽。感念好心人的善心,李麗和丈夫商量后決定,身故后捐出眼角膜。發生在煙臺的這場愛的接力感動了很多人。(2月17日《齊魯晚報》)
如今已經11歲的劉穎不會想到曾經一個個小小的善舉會在媽媽生命垂危時帶來如此的希望,想必李麗也未曾想到女兒“贈人玫瑰 ”會在生命盡頭收到如此回饋。但無心插柳柳成蔭,上述事件表明,女兒小小的善舉已然匯入無限的“社會愛心保險基金”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得到社會的回饋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再者,李麗決定身故后捐出眼角膜,在打開另一雙眼睛的同時,注視著女兒今后人生的,必將會是成千上萬雙“媽媽”關愛的眼睛。所謂災難無情,大愛無疆。當今社會 ,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城市化的推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越來越少,人們的心也越來越封閉,有些人漸漸喪失了“同情心”、“感恩心”,也有些人有其心卻一直在觀望,還有一些人的善舉卻被認為是作秀,上述事件,感動了無數熱心人,說明絕大數人心中依然燃燒著一顆真善美的心靈,我們不妨從這顆“星星之火”開始,聯接起每一個人心中燃燒的“孤島”,燎亮整個社會的真善美之原。
總之,先不論當今社會保險保障體系是否完善和公平,也不論社會輿論的推波助瀾,我們認為,小小的善舉也是一種“社會保險”,正如無償獻血的人們,人人獻出一點“血”,人人獻出一點“愛”,一點點,一滴滴匯成社會的“生命之庫”、“愛心之庫”,待到災難降臨的時候,同你撐起希望的天空的,必將是整個社會 。據《半島都市報》報道,自本報發起為14名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救助的活動后,已經有30 多名患兒報名,同時,多家熱心企業也參與到救助活動中,如今,所有報名符合條件的患兒相繼獲得救助。雖然,為善之心不能要求回報,但是作為政府部門,為了讓社會志愿服務者能切實感受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積極氛圍,給他們一種認同感 、歸屬感和價值感,將慈善和愛心的薪火傳遍中華大地,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志愿服務團隊的發展壯大,并且建立相應的體系保障。例如為參與慈善事業的個人建立“小小善舉檔案”和“家庭健康狀況檔案”,定期評選“最美小義工”,設立“晉星”制度,同時,還可以為社志愿服務人員和企業開通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優惠通道等。當然,這些“特權”,一定要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并時時刻刻接受群眾的監督。
愛是流動的,從一顆心流入一顆心,它不但不會減少,反之還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持久,如此,汪洋壯闊的愛之海洋,仿佛永不枯竭的“燈油”,我們共同的“中國夢”自然會照亮世界。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本文地址:http://zhucheng.bandao.cn/news.asp?id=23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