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在人民路北方綜合市場,尹鳳芹展示可打印交易確認單的電子秤。
“地里的菜不愁賣了,俺想著再多種幾畝。”新年伊始,平度市郭莊鎮郭莊村44歲的村民牟元東就開始盤算今年的計劃。過去的一年,他通過車載蔬菜進社區的形式提前一月就把地里的菜賣完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上,蔬菜流通起來特別順,賣菜真是越來越容易了”,1月1日,記者走訪多家農貿市場,采訪數位菜農、菜販了解到,由于政府采取了各種實在措施,各地頻現的“賣菜難”的問題已經找到了解決的答案。
■菜農牟元東的賣菜經蔬菜進社區嘗甜頭提前一月把菜賣完 “我們家種大白菜也有六七年了,像這樣提前一個月把地里的蔬菜給賣完,還是頭一次。”平度市郭莊鎮郭莊村的村民牟元東這個冬天過得格外順當 ,用他的話來說,他是嘗到甜頭了。去年10月份,眼看著地里的大白菜豐收,他開始擔心咋樣才能賣出去。當他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過一次“愛心蔬菜進社區”活動后 ,就再也不為銷路犯愁了。
“看著居民們都排隊買白菜,我們真是高興。”回想起今年在社區賣菜的情形,牟元東用“熱情暖心”四個詞來形容。“白菜賣得可真叫火,我們爺倆一個忙著稱菜一個忙著收錢,一車蔬菜一上午的光景就賣完了。”牟元東種了七八年的菜,以往賣菜都是靠批發商去家里收,沒想到首次主動往外賣菜就嘗到了甜頭。“我們這邊種菜的很多,每年的市場情況都不穩定,能不能賣得出去是一說,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又是一說。”牟元東說起話來特別興奮。“以前就算是批發商來收也要到 12月份才把蔬菜都賣出去,今年可是提前一個月就把菜都賣完了。”
等把地里的蔬菜都賣完了,牟元東閑下來就盤算著再多種點蔬菜。“我們車輛進社區來回上高速都是免費的,街道辦幫著聯系幫著銷售,我們頭次進社區賣也沒遇到啥困難,這給我們很大的鼓勵。”牟元東說,以前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尋找銷路,找到銷路就不怕菜賣不出去了。他告訴記者,他們家里一共種了20畝白菜,有40萬斤,通過十來次的進社區活動早早就把菜賣出去了,賺了能有三四萬。“我們的價格也便宜,讓居民也能吃到地頭菜,不用到市場上去買菜。”牟元東告訴記者,把菜賣完了他也清閑了,看看孩子串串門,比往年的冬天過得舒坦多了。
■自產自銷的農貿市場菜農們自己當菜販一天兩車還不夠賣 “這里的攤主很多都是菜農,他們的菜我們信得過。”1月1日上午11時許,記者跟隨市蔬菜副食品辦公室主任姚新來到位于嶗山區同安路上的“歡樂大家庭”綠色農貿市場探訪時,市民李靜一邊接過商販胡中行遞過來的蔬菜一邊說道。
記者在市場上轉了一圈 ,發現商販的招牌大多都打出“自產自銷綠色果蔬”等字樣。既當菜農又當攤主的胡中行告訴記者,他是膠州的一名菜農,家里種植了40畝膠州大白菜。“政府幫助我們搭建起這個特色平臺,讓很多市民都知道我們的菜是地頭菜,都來買我們家的菜。”胡中行的妻子馬淑慧告訴記者,這樣的形式也是“農超對接”的一種新形勢,他們減少了中間環節自己能賣得便宜點,老百姓也能得實惠。
“我們今年銷售白菜的時候,真是一天拉來兩車都不夠賣的,尤其是‘愛心大白菜’很多市民都爭相購買,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胡中行說。
“今年蔬菜銷售情況不錯,我們自己種的蔬菜除了在這里賣之外還給其他的批發商,可以說是不愁賣。”一旁的攤主牛聰告訴記者,現在家里種菜都是父母在張羅,他們夫妻倆就負責拓寬銷售渠道,給自己家里的菜打知名度。“我們還會組織一些客戶到菜園子里去摘菜,有了固定客戶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菜的質量。”
■菜販尹鳳芹的賬本原來兩天一進貨現在一天一進貨 “今天過節,買菜的多,稍等我會兒,忙過這陣兒咱再說。”1月1日下午,在人民路北方綜合市場的蔬菜區,有著全市場最大攤位的尹鳳芹雖然有父親和婆婆一起幫忙,還是忙得滿頭大汗,直到下午4點左右,尹鳳芹的菜攤前人才少了些。
8年前尹鳳芹與丈夫雙雙下崗,夫妻倆在北方綜合市場不遠處的一個露天的農貿市場盤了一個菜攤,“干了幾年每天也就是賣五六百塊錢的菜。”今年9月份搬進了四方區首家標準化農貿市場——北方綜合市場后,尹鳳芹的生意有了質的飛躍,一天能賣出一千七百多塊錢。以前基本上兩天一進貨,現在要天天都去進貨。
現在的尹鳳芹賣60多個品種的蔬菜,每天從早上6:30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但尹鳳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孩子上學,我們的保險,都要從菜里掙出來,只要多賣些菜我們辛苦點也甘心。”
究竟是什么法寶讓生意突然這么火?尹鳳芹的結論是,主要是環境變好了。不僅環境非常整潔,而且分出了蔬菜、生肉、糧油、熟食品、面食、糕點、調味品、小百貨等20多個大類,比馬路市場要干凈,比超市的菜便宜,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買菜。
“市場還給我們配了專門的電子秤,每筆交易都會打出一個交易確認單,上面記載著交易批次、追溯碼、蔬菜品種和數量、成交時間等,顧客還能根據小票來維權,這樣顧客來買了后也放心,回頭客也多。”尹鳳芹說,“我這菜攤大,一下子要了倆秤。”
“我們市場是市政府去年重點改造的15處農貿市場之一,每筆交易都會有發票方便市民維權。”市場負責人郭平告訴記者,市場還建立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剛開業的時候每天有一兩千人來,現在好的時候客流量達到了三四千人。”對于這種高規格的農貿市場的未來,郭平顯得非常有信心,“我們統一做宣傳,統一招攬顧客,這樣商販賣菜也就更容易了。”
■蔬菜怎么賣?咱們有五招 市蔬菜副食品辦公室主任姚新告訴記者,現在青島從5個方面來幫助農民解決賣菜難的問題。
“我們擴大農超對接規模,在膠南組織了大規模的洽談會,讓200余家合作社和大企業進行洽談對接。”姚新說,僅這一次洽談就有1.5億元的協議銷售額。
而通過產銷對接網站讓供需雙方有了交流的平臺,也讓很多的農戶找到了銷路。
此外,政府儲備蔬菜也加大了采購量,現在全市有 185個投放點,也解決了一部分蔬菜難賣問題。
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車載蔬菜進社區”等活動也為農戶打開了銷路。
“最不愁賣的就是品牌蔬菜,今后我們還要多發展品牌經營,讓農戶不再為賣菜犯愁。”姚新表示。
文/圖 記者 郝園園 高亮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