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華增用夾子夾住食物,喂養缸中的水母。
“十一”黃金周,青島海底世界的水母宮讓游客流連忘返,你知道燈光前美輪美奐的水母是怎樣進食的嗎?每天是誰在照顧它們?10月6日,記者走進水母宮,感受體驗水母喂養員忙碌的工作。記者發現,從觀察水母狀態到刷展缸再到給水母喂食,這些工作看似容易,其實里面有很大的學問。也正因為如此,水母宮的工作人員不少是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學歷人才。
最累的活要數清洗展缸 10月6日8時20分,記者來到青島海底世界夢幻水母宮,水母宮里已經人山人海。陳華增先在展覽區巡視一圈,看看水母的總體狀況。“如果它們游得比較歡騰,說明狀態很好;如果比較靜,甚至沉底,說明生病了;如果有水母死了,要及時清除出來。”陳華增說,除了觀察水母的狀態,他還要看看展缸里有沒有沉淀物,如果有就需要清洗展缸。
“清洗展缸算是水母宮最累的活了。”陳華增先利用虹吸作用把展缸里的水抽出很大一部分,然后等到水很少的時候將水母撈出。“實際上,撈進撈出對水母是一種傷害。”陳華增心疼地說。撈出水母后,再將展缸的水全部抽出,這時他開始爬著梯子進去刷缸了,一個展缸大約有5米長,1米寬,五六米高,手工刷一遍至少要40多分鐘。而圓柱狀的展缸需要把工作人員吊著放入展缸里刷,因此,有時候游客會看到展覽水母的展缸里慢慢地吊下一個人。
每天花6小時給水母喂食 8時30分,陳華增拿著一個醫用的大夾子夾著一塊海月給水母喂食。海月也是一種水母,比較軟、沒有毒性,可以作為其他水母的食物。陳華增趴在缸邊,當水母靠近后,慢慢地將夾子伸到水母的口腕處,等到水母的口腕和觸須包裹住海月后,再慢慢地把夾子收回,這樣喂完一只水母需要二十多秒。
水母的食物還有小蝦,喂小蝦時要注意清洗,因為動物餌料病原菌很多。為了防止病原菌侵入,陳華增提前用淡水泡小蝦泡了3個小時,將病原菌溶解開,然后再用海水清洗三四遍,讓小蝦恢復海蝦的口感。
展箱的每個水母都需要喂食。陳華增一天要喂的水母不下上千只,每個展箱喂食需要15分鐘左右。10時40分,陳華增給水母喂完海月和小蝦還要再喂食一次鹵蟲,鹵蟲是一種非常小的蟲子,也是水母的主要食物之一。喂食完鹵蟲,已是上午11時15分。一上午下來,陳華增有至少3個小時在給水母喂食,下午再喂一遍,每天光給水母喂食就要花6個小時。
■體驗 記者喂水母不小心被蜇 記者在水母宮操作間待了一天,看到陳華增給水母喂食那么起勁,忍不住手癢也體驗了一把。陳華增叮囑,喂食的關鍵是“慢、穩”。記者小心翼翼地夾著海月湊到水母的口腕上,通過肉眼觀察口腕和觸須都合攏了,慢慢將夾子松開放出海月,再慢慢抽回夾子。
陳華增指點,喂的時候手可以隨著水母動一下,這樣水母吃起來會更方便。記者第二次喂食感覺有了經驗,隨著水母游動移動著手,突然手疼了一下,差點把夾子掉下去,收回手,拇指根部都紅了。陳華增讓記者用肥皂水洗一下手,他笑著說,他們被水母蜇的次數多了,現在被蜇都沒什么感覺了。
水母宮里的工作人員學歷都很高。陳華增是上海海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今年5月來到水母宮工作。陳華增說:“我們這兒碩士生不算什么,還有博士呢。”為什么需要這么高的學歷?水母宮的楊翠華副主任說,“水母喂食養殖是一個技術活、精細活,必須要有水產養殖這方面的知識,而且水母宮還做一些研究實驗,所以需要碩士、博士這樣的研究型人才。”文/圖 記者 婁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