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的關鍵時期,青島農業大學廣大農科專業學子銘記總書記“強農興農”囑托、牢記“新農科”人才要義,在居家戰疫學習的同時發揮專業優勢,以實際行動參與家鄉農業生產,將課堂知識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做到了“網絡學習和服務春耕兩手抓、兩不誤”。
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2019級研究生李守望每年假期回家都會第一時間跑到田里幫父母干活兒。“科學發展農業生產是我們農科學子的責任和義務。今年寒假延長了,又趕上春耕,就更有的干了。”
半天拿起ipad“上網課”、半天背起農具“下田地”,一名名農科學子形成了一幅幅獨特的“耕讀”畫卷,點染了春季田野的勃勃生機。
春來早,農事忙,勇挑重擔做好生產“小助手” “陽春三月是決定玫瑰花能否增產增收的關鍵時期。受疫情影響,現在不好雇傭工人,父母身體不便,我就成了玫瑰田‘新任管家’!”在山東濟寧,農學院農學專業2016級學生山向鎮這個假期承擔起家里40畝玫瑰田的管理重任,拖拉機撒肥、大渠漫灌、玫瑰剪枝……他以專業態度和知識技能精心培育著玫瑰花。“今天大四了,學了四年農學,接受一下‘大考’!”山向鎮樂觀地說。
正月末是玫瑰剪枝的好時候。“只有剪去老枝,才能讓新枝長得更好,保證玫瑰花的產量更高。”面對自己親手培育的一株株玫瑰,山向鎮十分愛惜,不舍得讓機器粗暴剪枝,而是用剪刀一棵一棵修剪。“玫瑰長得比較矮,剪枝得彎腰,一開始他沒掌握技巧,剪一會就覺得腰疼。多剪一會脖子也酸了,幾天下來渾身上下都疼。”山向鎮不好意思地說,“以前也幫父母打下手,但是干的時間不長,還真不知道打理玫瑰田這么辛苦!”
在實踐中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山向鎮不忘發揮農學生專業特長、做好科普。“結合當地花農經驗和我所學和知識,我發現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可以改良土壤團體結構、提高土壤肥力,更有效地保障玫瑰產量。”他及時將自己的新發現傳授給鄉鄰們,“還真有人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說學農的就是不一樣!”在山向鎮的打理下,現在家里的40畝玫瑰花正欣欣向榮、茁壯生長。
和山向鎮一樣,園藝學院園藝專業2019級大一同學王金成也成了家里的“一把剪刀”。家住山東臨沂沂水縣的王金成,這幾天正在自家桃園里修剪桃枝,忙得不亦樂乎。而農學院煙草專業2018級莊志麟則充當起了家里的“小蜜蜂”,和父母一起在櫻桃大棚里為櫻桃花進行人工授粉,在忙碌中體味勞動快樂。
在農業大省山東,雨水節氣一過,地里的小麥開始返青,這是越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期。為了確保小麥生長,植物醫學學院植物保護專業2019級學生李曉鵬主動當起“植物小醫生”,他按比例配好除草劑,每天和姥爺一起去田間除草,為小麥生長斬除“敵人”。“寒假延長正趕上春耕,以往這個時候就開學了,想幫也幫不上。現在正好可以替父母背起農具,和家人一起下地干活,心里覺得特別幸福!”李曉鵬說。
敢創新、知農情,上好農業生產“大課堂” 春耕是一年中農業生產的重要時段,關系著農民一年的收入,更關系著農產品市場供應穩定。疫情當下,不少農學、涉農專業學生不僅“顧小家”,在家主動承擔農事勞動重任,還不忘“顧大家”,積極發揮專業技能,為家鄉農業生產貢獻力量。
“前幾天聽說村里不少果農在清理紅富士果樹的粗皮病,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既能幫助鄉親、又能專業實踐的好機會。”家住山東萊陽的植物醫學學院植物保護專業2019級學生韓文姣這段時間在家鄉果農指導下,幫助村里的蘋果園清理果樹粗皮病引起的果樹枝干粗老翹皮,通過刮除病斑和粗皮的方式,消滅在老皮中越冬的大量螨類、病菌、蟲卵,使衰弱的果樹挺過寒冬、恢復生機。
“實際操作時,我發現不少果農的生產工具和方法需要改進,就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大家共同探討改進辦法。”韓文姣說,一個假期的實踐,讓自己深刻感受到農業生產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的引導和支持,這也更堅定了自己作為一名農科生的志向。“希望能夠學習更多最先進的植物保護專業知識,成為一名真正的植物醫生,成為農業生產的好幫手。”
早春是江西省油菜播種的關鍵時期,受疫情影響,勞動力較往年不足。春播那幾天,園林與林學院林學專業2019級學生李昌霖在鄉親們的指導下翻土、施肥、澆水、撒種,成了菜田新生力量。“翻地不僅能改善土壤、加深耕層、消滅病蟲害、清除雜草,還具有蓄水保墑、防御旱澇的作用。翻好地后需要施一定的肥料,給土地澆水,等第二天再撒種。”經過一個假期實踐,李昌霖儼然成了油菜生產“小專家”。“條播是我們家鄉種油菜最常用的栽培方式。但由于油菜種子小,所以要整地精細、施足底肥,同時給予充足的水分。”參加春耕,給李昌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同樣受勞動力不足影響,園林與林學院園林專業2019級學生劉子淵的家鄉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合益村水波農機專業合作社有200多畝荷花田來不及處理,不僅直接影響了藕農利益,還會對當地藕的市場供應量產生影響。作為一名農科學生,劉子淵自覺加入到合作社幫扶大軍中。
“一開始我以為種荷采藕是件挺詩情畫意的事情,但當我第一次換上漁褲,扛著一袋25斤的肥料在水田冰冷的泥巴中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踉踉蹌蹌往前走,感覺自己瞬間被現實打醒了!”劉子淵認為,這次春耕讓自己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切實了解到家鄉的生產,也感受到農民的辛苦和堅韌。“以后每個假期,我都會第一時間回家打理荷花田,為他們減輕勞動壓力。”
用中學、學中用,爭當知行合一“新農人”
大學生不僅有知識有技能,更懂“網絡”,這個假期,深度參與到春耕生產中的同學們不僅為自己積累了豐富經驗、強壯了體魄,還積極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為農業生產帶來新鮮力量。
在“蔬菜之鄉”山東壽光,農學院農藝與種業專業2019級研究生李武波起早貪黑地在家里20多畝育苗基地忙碌,幫父母進行管理工作。李武波本科是物聯網外包專業,成為“網絡達人”之后的他又因對農學感興趣,于去年考取了農藝與種業專業的研究生,準備畢業后發揮自己“互聯網+農業”的獨特優勢,帶領村民致富。如今,在家鄉,附近農民有蔬菜大棚管理方面的問題常來和李武波交流,他通過及時上網查詢、向老師求教,能快速為大家解答,隨時普及科學農業生產知識,成了遠近聞名的“百事通”。
“作為全國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壽光現代農業發展很快,但高素質勞動力還是相對缺乏。兩個月育苗基地的管理經歷讓我更加感受到家鄉蔬菜生產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需要從根本上‘提質增效’。”李武波說,國家不斷加大對現代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出臺各項扶持政策,作為“互聯網+農業”的復合型人才,自己希望早日投身到現代農業產業一線,貢獻青春力量。
在廣西省寧明縣,農學院植物科學專業2019級學生農東理寒假期間一直幫助父母進行油茶苗移植。空閑時間,他還通過發芽實驗對菠蘿蜜樹種子進行挑選,優選種子進行下一輪種植,真正將書本所學知識應用到了實際生產中。
此外受疫情影響,前期不少農技人員不能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生產,農戶與網絡和專家的直接還比較少,不少農科學生便成了農戶與農技人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他們通過網絡幫助農戶聯絡農技人員,線上解決生產難題。目前正是冬暖式大棚的越冬農忙期,園藝學院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2018級研究生圣亞男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知識和智力優勢,幫助村民進行農業大棚管理。從圣女果及黃瓜的日常栽培管理到結果采收,他將課堂理論知識與田間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走訪大棚種植農戶進行調研,并將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利用學校網絡資源和向學院老師求助的方法,為農戶解決了不少問題。
[編輯: 王連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