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2月4日消息 疫情防控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社區,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依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自疫情發生以來,寧夏路街道用黨建引領吹響“動員令”,以網格為單元,迅速構建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各個網格黨支部書記牢牢占據疫情防控C位,展現出硬核實力。
各個網格黨支部書記牢牢占據疫情防控C位,展現出硬核實力
沒有請戰書,一個通知立即到位 大年初三早上9點,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第三網格黨支部書記劉建芝接到社區黨委的電話,要求她立即參與到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中。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73歲的劉建芝沒有絲毫猶豫,放下電話就趕到社區,帶著3名網格員投入到人員排查工作中。
為了保證居民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安全,劉建芝和網格員們不能上門入戶,只能通過打電話、樓宇門對講等方式聯系居民。“打電話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首先‘怎么說’我們是有要求的,街道統一制作了詢問用語提示,必須按照要求一條一條落實到位。雖然問題很多,但是這個是要保障大家安全的,就算個別住戶不配合,我們也必須問完,掛了電話就再打。”劉建芝說,最忙的時候,小組三個人一天聯系了160多戶,“這可不是160個電話,有的打不通要再打,有的電話留得是房東,就得問出電話號碼再打給住戶。一天下來,打的頭都疼、嗡嗡響。”
雖然是個苦差事,但劉建芝明白這是當前防控疫情最笨卻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她和組員們趕著進度完成了342戶的排查工作。“老了記憶力不行,有時剛打完電話就忘了,又給人打一遍,還好居民都理解。”劉建芝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不光是居民,老伴兒也給了她最大的支持,“老頭子在家一天3頓飯全包,我就跟上班一樣,到點回家吃飯。”
當問到為什么要回來工作的時候,劉建芝回答道:“是黨員就得沖在前面,能用咱就很光榮!”
沒有執法證,就靠“聲熟”好辦事 這幾天,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第一網格黨支部書記王淑君帶著機關下沉黨員、區直企業支援人員、樓長對網格498戶居民進行了逐一排查,對于“如何快速準確地完成排查任務”王淑君有自己的“妙招”。
一拿到排查任務,王淑君就召開了黨支部擴大會議,按照“一戶不落”的標準給大家布置任務,各個樓長和黨員骨干負責排查自己所在的樓座,她和其他人員負責剩余樓座和信息不準人員的排查。王淑君說:“我們黨支部平常工作做得很細,各個樓長手里黨員臺賬、居民臺賬、困難等特殊群體的臺賬都有,而且樓長和黨員參加節日走訪、安全檢查都是必備工作,大家左鄰右舍的都認識,一聽聲音就知道是誰,查起來快。”
除了充分發動樓長和黨員骨干,王淑君自己天天靠在社區打電話,居民一接她的電話也格外親切,“有問必有答、不問都要聊上兩句”,之所以有這么好的“人緣”,全得益于她平日里扎實的工作。王淑君說:“老百姓的事咱得上心,要當成自己的事來干。”臺湛路3、5號樓已經建成40年了,下水道總是堵,年前,王淑君特意聯系社區將所有的古力井通了一遍,免得大過年堵,讓居民好好過年。此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她也是當仁不讓,她說“我黨齡都45年了,老黨員這個時候不出來,什么時候出來,國家有難,黨員就得上!”
干活沒有老太太,工作必須得做好 72歲的劉云秋是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臺湛路社區第四網格的黨支部書記,負責著社區最大的一個網格,752戶居民,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劉云秋事事親力親為,打電話、貼海報都少不了她。臺湛路39號1號樓和43號沒有樓長,也沒有準確的聯系方式,她和組員只能分頭入戶,通過對講門落實情況;實在聯系不上的,就在家門口貼上溫馨提示,方便住戶一回來就能跟社區聯系。
劉云秋說:“我們在家都是老太太,需要別人照顧,但是在社區就是‘小年青’,得把活干好了。而且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有個好處,就是干活認真,街道、社區的領導這么關心我們,中午給準備了方便面,還經常給我們送熱水,我們都很感動,工作怎么能干不好。”
臺湛路社區的3位書記只是市北區寧夏路街道網格黨支部書記隊伍中的一個縮影,疫情當前,這支平均年齡68.9歲的網格黨支部書記隊伍,緊緊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踐行初心使命,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通訊員 崔怡華 記者 孫貼靜
[編輯: 王君莉]